歷史上每個皇帝駕崩後,都有史學官給他一個稱號,用來定義他一生的功績、作爲,是一個皇帝死後的評價,這個稱號一般叫做“諡號”,但諡號一般是很長的,比如趙匡胤諡號爲“英武聖文神德皇帝”,一共八個字。

皇帝死後除了諡號外,還會有一個廟號,廟號是皇帝死後,在太廟中被立室奉祀時的名號,說得直接一點,就是靈位牌上的名號,廟號一般是比較短的,比如漢高祖、漢武帝等,這些都是廟號。

諡號是對皇帝一生功績得失的評價,而廟號是後世子孫祭祀時對先皇的稱號,後來稱呼前人皇帝時,一般都稱他的廟號,細心的朋友或許就發現了,這些廟號當中也有玄機。

一般的開國皇帝廟號用“祖”,而後面的二世、三世皇帝的廟號,一般都有“宗”,還有也廟號則用“帝”,其中“祖”是最高級別的,一般只有開國皇帝敢用。

比如唐朝的李世民,儘管大唐江山幾乎全部是李世民打下來的,但他畢竟不是開國皇帝,李淵纔是開國皇帝,所以李淵是“唐高祖”,而李世民只是“唐太宗”,他不敢用“祖”來當廟號。

然而有些朋友就又一位小編亂說了,比如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他不是叫“明成祖”嗎?而明朝開國皇帝是朱元璋啊,其實這裏需要科普一下,朱棣死後的廟號一開始不叫“明成祖”,而是叫“明太宗”的。

到了嘉靖皇帝繼位時,他是在堂兄朱厚照死後繼位的,因爲朱厚照沒有兒子,所以才輪到他,嘉靖皇帝跟朱棣一樣,也是從藩王晉升爲皇帝的,爲了讓自己名正言順,於是他把朱棣的廟號改成“明太祖”,從藩王變成皇帝,也有“開國”之意了,所以用了“祖”字。

對於朱棣本身而言,他是不敢用“祖”當廟號的,但到清朝康熙帝時,他就不管那麼多了,康熙是清朝第四個皇帝,是入關後第二個皇帝,清朝開國的是努爾哈赤,入關的是順治帝,按理說,怎麼算康熙都沒有“開國”的資格。

然後康熙帝去世後,他的廟號是“清聖祖”,他竟敢用“祖”來當廟號,按照孔子的說法:“祖有功,宗有德”,康熙帝對清朝的確是有功的,他平定三藩之亂、收復臺灣、剿滅葛爾丹,一件件功勞不小。

然而後人還是覺得,康熙前面有順治帝、皇太極、努爾哈赤三位先人,他不應該享有“祖”的稱號,對此後世許多人都對他有非議,甚至有的憤青還唾罵他,說康熙不配,你覺得他配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