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域遼闊、幅員廣大,海拔高度不同,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秋季。但總的趨勢卻是天氣逐漸涼爽,而且氣溫的晝夜差逐漸變得明顯,往往是白天很熱,而夜晚卻比較涼爽,俗諺有“早晨立了秋,晚上涼颼颼”“立秋一日,水涼三分”之說。所以秋季養生保健必須注意七個方面。

  起居有常合理着裝古人曰“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但秋季早、晚溫差較大,人們起居調攝應與氣候變化相適應,以免秋天肅殺之氣產生不利影響。入睡之前一定要關窗閉戶,以防止寒溼之邪入侵。中老年人既要注意防寒保暖,又不能過早、過多添加衣物;只要不是過於寒冷,應儘量讓機體保持於涼爽狀態,使其具有抗禦風寒的能力,防止感冒和引發呼吸道等各種疾病的發生。

  合理飲食注意養肺秋季氣候乾燥,很容易傷及肺陰,所以飲食應注意養肺。可多喫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甘蔗、梨、芝麻、藕、菠菜、鱉肉、烏雞、豬肺、豆漿、蜂蜜、龜肉、橄欖、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和養血的作用。另外,每日中、晚餐可喝些健身湯,如百合冬瓜湯、豬皮番茄湯、山楂排骨湯、鯉魚山楂湯、赤豆鯽魚湯、鴨架豆腐湯、平菇豆腐湯、冬菇紫菜湯等。

  滋陰潤肺預防秋燥秋天燥邪爲盛,最易傷人肺陰。此時可以通過食療達到生津潤肺、補益肺氣之功。乾性皮膚者除了抹一些潤膚霜防乾燥外,還可採用一些食療法,如鼻、脣乾燥者可喫一些蘿蔔、芝麻、豆腐、豆漿等,還可服用白木耳、胡桃等食物。白木耳有補肺潤燥之功能,胡桃有補腎安神之效,秋季服用更有療效。此外,還可以鮮百合50克、蜂蜜30克,煎湯服食;或者用生梨2只、川貝10克,加水燉服。以上兩方對肺燥久咳、慢性支氣管炎效果極佳。

  拒絕秋膘預防肥胖夏季人們普遍食慾不振,能量消耗大,到了秋天,食慾大振,使熱量的攝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氣候宜人,睡眠充足,汗液減少。另外,爲迎接寒冷冬季的到來,人體內還會積極地儲存禦寒的脂肪,因此,身體攝取的熱量多於散發的熱量,稍不小心體重就會增加,所以,肥胖者秋季更應注意減肥。首先應注意飲食的調節,多喫一些低熱量的減肥食品,如赤小豆、蘿蔔、竹筍、薏米、海帶、蘑菇等。其次還應注意提高熱量的消耗,有計劃地增加活動量。

  情緒樂觀靜養心神秋季萬物成熟是收穫的美好時節,也是萬物逐漸凋謝、呈現衰敗景象的季節。觸景生情,老年人心中最易增憂傷。憂傷又易傷肺;肺氣虛後,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會下降,又進一步促使傷感、悲秋情緒。因此要注意調養情志,學會調適自己,要保持樂觀情緒,保持內心寧靜,適當延長夜間睡眠時間。可經常和家人談心,或到公園散步,或養花、垂釣。這些都有益於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加強鍛鍊增強體質秋季天高氣爽,是戶外活動的黃金季節。晨起後可選擇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鍛鍊項目。秋季氣候乾燥,早晚溫差較大,是一些細菌、病毒繁殖與傳播的有利條件,隨着乾燥的灰塵,一些細菌、病毒在空氣中飛揚,常會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傳播,是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病的高發時節。因此,老年人在參加體育鍛煉的同時要加強保暖,做好預防工作。

  常見疾病預防爲主 秋季是腸炎、痢疾、乙型腦炎等病的多發季節,需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蚊蠅,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喫腐敗變質和被污染的食物,同時應按時接種乙腦疫苗。晚秋時節氣候開始轉寒,這時心肌梗死發病率明顯增高。高血壓病人,秋冬之交血壓往往要較夏季的血壓增高20毫米汞柱左右,因此容易造成冠狀動脈循環的障礙。此時日常飲食中應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豐富的食物,既可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也可預防腦血管意外的發生。爲防不測,一定要堅持預防性服藥。

  (文/朱本浩 副主任醫師)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