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从北京市卫健委了解到,本市启动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半年来,取消耗材后已节省11亿元,基层门诊量连续32个月增幅高于二级和三级医院,分级诊疗效果显著。

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半年 耗材费用减少11亿

本市医耗联动综合改革6月15号实施以来,3700所医疗机构完成门急诊量1亿多人次,呈现了门诊服务向基层机构分流的特点。北京市卫健委发言人高小俊介绍:

一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长40.4%,二级医院增长3.3%,三级医院下降了5.4%,基层门诊量已经连续32个月增幅高于二级和三级医院。住院服务则向三级医院集中,三级医院出院人次较改革前期增长16.8%。

根据北京医保局统计数据显示,患者在医疗机构就诊的次均费用基本持平。北京市医保局副局长杜鑫介绍:

从城镇职工医保检测数据看,改革后门诊次均费用呈下降趋势,同比降低2.2%,住院例均费用基本持平,同比增长0.7%。6000多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没有明显增加患者个人费用负担。

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以来,本市调整了6621项医疗服务项目,中医、病理、康复、精神、手术治疗等体现医务人员 技术劳动收入 占比增长了2.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检验收入、材料和药费占比下降了1.7个百分点。高小俊介绍:

我们通过25种国家集中采购药品价格平均降低了52%,已经提前完成了全年采购目标。预计一年可节省药费15亿元。心内血管支架等6大类价格平均下降15%,一年可节省耗材费用5.5亿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