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赵匡胤正月初二领军出征,两天后就黄袍加身,回都城登基了,完全没有跟契丹和北汉作战。而且,据北宋官方记载,“黄袍加身”是赵匡胤被迫的,实际上从很多地方可以看出,赵匡胤是早有预谋。

要说史上最谜的皇帝,北宋开国君主赵匡胤肯定是其中一位。在他短暂的16年皇帝生涯中,就给世人贡献了两个谜团:陈桥兵变和斧声烛影,一个涉及到他怎么当的皇帝,一个涉及到他怎么死的。

先说当皇帝的这个“陈桥兵变”吧。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在壮年病逝,幼子柴宗训继位,时年7岁。第二年的正月初二,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就在离都城20里的陈桥驿,赵匡胤黄袍加身,摇身一变从后周大将变成了北宋开国帝王。

关于这次“陈桥兵变”,史书记载也颇多疑点。比如,契丹南下的这个消息,虽见于宋史,但在契丹的辽史中则完全没有提及。而赵匡胤正月初二领军出征,两天后就黄袍加身,回都城登基了,完全没有跟契丹和北汉作战。因此,这基本可以确定是个谣言。

而且,据北宋官方记载,“黄袍加身”是赵匡胤被迫的,实际上从很多地方可以看出,赵匡胤是早有预谋。比如,赵匡胤率军回城后,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柴宗训禅位;再比如,听闻儿子登基,赵匡胤的母亲说:“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

这些记载都表明,“陈桥兵变”是一起有预谋的政变。

再说赵匡胤的离奇死亡。史书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暴死,享年五十岁。

关于赵匡胤的死,民间一直有“烛影斧声”的说法大行于世,认为赵匡胤是被意图篡位的赵光义谋杀。据说,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

因此,对此事件后世议论不一,一说光义谋害太祖篡位;又有说太后杜氏去世前与太祖、赵普立下“金匮之盟”,定下太祖去世后由其弟光义继位,所以当时只是太祖向晋王嘱咐后事,并不是赵光义行篡逆之事。

到底怎么样,可能也只有当事人知道了吧~而赵匡胤从登基到死亡,都充满了谜团,则让人对历史又多了一份好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