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生之年在中国功夫片里最想看到的场面之一,那一定是太极与咏春拳法之间的强强对决。

而这个名场面,终于让我在《叶问4》的首映中看到了。作为中国功夫片爱好者,从电影院走出来的那一刹那,神清气爽满目清亮,有一种此生不负的感觉。

太极拳作为中国自古以来便流传盛行的三大内家拳,讲究修身养性,以武定神。几百年来是无数热爱武学之人的内修拳法,同样它也是中国功夫皇冠上最璀璨亮眼的一颗明珠;而咏春拳则是近代中国兴起的一种更偏向于实战武技的拳法,更讲求打法“稳、准、狠”,是近现代中国功夫从国内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这两种各代表不同中华武学精神的拳法,在电影中会碰出怎样的火花?在走进电影院之前,这是我对《叶问4》电影的最大期待。

看完电影后,我对同样想看电影的其他朋友,只发了两个字:“好看。”

咏春VS太极,这两个中国功夫的天皇巨星级IP强强对决本身就让我们燃起热血,看完《叶问4》后, 我甚至认为《叶问4》在两个顶流武功本身精彩对决之外,让中华武术大放光彩。

这是今年任何一部动作电影都不曾做到的。

在回答“为什么《叶问4》让中华武术大放光彩”之前,我想带大家先了解太极拳、咏春拳的故事渊源。

太极拳,起名于明末清初,一名叫杨露禅的河北永年人,在早年学习拳法过程中,逐渐融会贯通,发明了杨氏太极拳。虽然我们知道太极拳有陈氏、吴氏、武氏太极拳等多个流派,但是杨氏太极拳名声最大,招式最为全面系统,因此后人在太极拳上多为学习杨氏太极拳为主。

后来太极拳在非武学圈子流传甚广的原因是金庸老爷子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他自创太极拳剑,因此后来在我们这些武侠迷圈子中名声大噪。

太极拳作为中国著名的内家拳,其拳法精神讲求后发制人,借力打力。

慢、圆、柔之中内含“气”、“劲”,柔中带刚,观察敌手打法,而后凭借自身蓄力和发力进行有力反击。

比如我们在《叶问4》电影中就能看到,作为中华总会会长的万师傅,当家招式便是太极拳,在与叶问过手时,推拉有术,一招一式间尽显太极借力打力的精髓。

而太极拳这种武功精髓在其门派后人学习与发展中得到了极为优秀的传承,我们可以在很多其真实历史的影像资料亦或影视作品中看到太极拳法后发制人、借力打力的精髓表现。

而咏春拳可以说与太极拳有着完全相反的武学精髓。

咏春拳,盛名发展于一代宗师叶问,是他最早最系统性地将咏春拳作为一门武学功法发扬光大。

咏春拳是以实际的拳术战斗理论为基础,以身体结构、关节活动及流体力学开始研究改进,脱离了传统的五行八卦及象形神意等玄学、非科学性质、近似哲学性的解释。可以这样说,咏春拳将中国传统武术中那些“意形体气”等玄而又玄的非科学武术理论剔除掉,留下真正善用于实际战斗中的、属于中华武术特色的优秀武术知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叶问》电影系列中看到的,咏春拳法在叶问师傅拳脚间,打法轻巧快速,主张主动出击,往往不给敌手反击的机会,便将其击倒在地。

更令我们印象深刻的镜头是叶问在将对手击倒在地后,所补上的快速连续的冲拳。这种拳法是不会给对手喘息的机会,打的对方势必认输才算完。这也是当代世界武术所倡导的陈胜追击,可见咏春拳是符合现代武术发展的潮流。

至此,我们能看出咏春拳的武学精髓——讲求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以有力的招式先敌出击,将其击败。

一个是后发制人,借力打力的中华老字号功夫代表太极拳,一个是先发制人,讲究实战取胜的近现代世界闻名的中国功夫代表咏春拳,站在擂台上同时出手的瞬间便让人热血沸腾。

但是《叶问4》的主旨并不在此。它并不是简单地想要展现出两大中国功夫流派之间的对决,分出个高低胜负,而是这场对垒背后有更希望讲出来的元素——民族精神。

《叶问4》剧情里太极VS咏春的桥段背景发生于美国,当时叶问远赴太平洋彼岸,因为一些原因被迫卷入美国当地华人社区的一些纷争,而这场拳法之间的较量则是其中一部分。叶问出手的原因简单却令人动容——他希望以战求和。

当时正处于华人在美国受到白人欺压的危机之中,如果各个武术流派之间还是如此内斗不休,那华人自身的利益与正当诉求将会被侵犯。因此叶问秉持以武会友的精神,与当时的太极拳流派人物进行了这样一场太极VS咏春的拳法较量。

而在这场较量之后,叶问用咏春拳法所代表的武学精神,与太极拳法所代表的武学精神,手挽手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因为他们都同是中国功夫,都信奉民族团结高于一切的武学精神。

在外敌犯我的危急时刻,所有中国人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用英勇不屈的顽强意志,对所有敌人予以还击!

而这,便是中国功夫共同的武学精神。

《叶问4》这一次,让中华武术大放光彩,也让中华武术共同的武学精神,再一次被唤醒在银幕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