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院領導告訴筆者,3000米以上高空氣流複雜,風向風速多變,開展“高跳低開”和“高跳高開”兩種方式的高空傘降實跳訓練,難度高、風險大,對跳傘人員空中姿勢保持和開傘時機有極高的要求。陸軍特種作戰學院堅持研訓並舉、以戰領教,空降空投教研室教員率先開展3000米以上高空傘降實跳訓練——。

(原標題:11名特戰“教頭”礪鋒雲端)

教位也是戰位。陸軍特種作戰學院堅持研訓並舉、以戰領教,空降空投教研室教員率先開展3000米以上高空傘降實跳訓練——

11名特戰“教頭”礪鋒雲端

點擊進入下一頁

初冬時節,朔風凜凜。桂北腹地,一架戰鷹闖入視野,螺旋槳快速旋轉,劃破天空的寂靜。

“跳!”隨着指揮員一聲令下,11名特戰“教頭”相繼從3000餘米高空躍出艙門,朵朵傘花綻放萬里雲天。這是陸軍特種作戰學院組織空降空投教研室教員開展高空傘降實跳訓練的一個鏡頭。

“‘教位’也是戰位,不能坐上‘教位’離了戰位。”該院一名領導說,他們堅持研訓並舉、以戰領教,狠抓實戰課目教學,此次高空傘降實跳訓練,是學院調整組建後一個新的教學課目。

學院領導告訴筆者,3000米以上高空氣流複雜,風向風速多變,開展“高跳低開”和“高跳高開”兩種方式的高空傘降實跳訓練,難度高、風險大,對跳傘人員空中姿勢保持和開傘時機有極高的要求。“險難課目是砥礪戰鬥力的磨刀石,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訓練難度。”院黨委對此達成共識,並將這一課目列入教學計劃。

“軍校教員擔負着鑄魂育人和組訓教學的重要使命,面對險難課目,必須身體力行,發揮示範帶頭作用。”該院教員王建頗有感觸地說,如果教員對所教課目不精通、不熟練,就是對部隊戰鬥力建設不負責任。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觸,源自他親身經歷的兩件事——

去年,王建從某特種部隊選調到該院任教。走上教員崗位之初,他信心滿懷:憑藉自己紮實的傘降功底,教好一門課只不過是小菜一碟。不料,第一堂課他就“出了糗”——有關高空跳傘的一個難度大的重要知識點,他費勁地講了3次才被大部分學員消化吸收,導致下課推遲3分鐘。

不久,我軍某特種部隊與外軍進行聯演聯訓,王建和該院幾名傘降教員參與觀摩。他們發現,我軍特戰隊員習慣用繩拉開傘,在先離機的情況下,經常比外軍特戰隊員晚着陸。戰場情況瞬息萬變,多耽擱一秒都會面臨暴露和被消滅的危險!這些讓王建和同事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如何改進,只有實跳實訓才能儘快找到辦法。

作爲施教者,如果自己技能不過硬,怎麼帶學員?爲啃下高空傘降這塊“硬骨頭”,該教研室全體教員主動請纓參加實跳。爲提升教學質量,該院專門組織傘降教員下部隊調研,瞭解當前傘降訓練情況。通過協調,他們還組織教員赴國家跳傘隊取經,進行了1個多月的姿勢定型和風洞訓練,提高在模擬加速墜落狀態下的風向感知、空中姿勢保持和特情處置能力。

“高度3500米,溫度-1℃,風向240度,風速11米/秒。風速較大,操縱時注意保持上風頭!”氣象員通報情況後,教研室主任王百萬第一個躍出艙門,其他教員緊隨其後,到達預定高度手拉開傘。

險難課目試訓,王百萬每次都是第一個上。一次,他在着陸時風向突變,在側風情況下,他的右腿先着地造成交叉韌帶撕裂。經過治療康復,他傷剛好便重返訓練一線。

“所有課目施訓前,每個教員都要提前對空中可能出現的險情進行評估。”王百萬說,爲更好地完成作戰任務,特戰隊員跳傘不能僅僅依靠儀器測量。爲此,他們人人練就了2秒內準確判斷特情的“絕活”。

一次,教員唐子方躍出艙門沒多久,正準備查看高度表,由於手臂動作幅度偏大,在強大氣流的作用下,他的身體開始快速旋轉。“不好!繼續下去將會引發螺旋式高速旋轉,導致意識模糊!”唐子方心裏“咯噔”一下,隨即又冷靜下來。他雙手抱膝蜷縮身體,再迅即伸展四肢,身體終於停止旋轉,險情解除。“能在如此短時間內判斷並處置特情,說明教員心理素質和傘降技術都有了很大提高。”地面指揮員看到這一幕,對他的臨機處置能力表示充分肯定。

如今,走進該院訓練場,一大批優秀的特戰“教頭”活躍教學訓練一線,成爲一面面時刻衝鋒在前的旗幟。據悉,在此次高空傘降實跳訓練中,學院圓滿完成預期任務,總結出20餘條教學經驗,爲下一步培養特戰隊員打下了堅實基礎。

上圖:特戰“教頭”躍出艙門瞬間。

張本權攝

高仰止 本文來源: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姚文廣_NN168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