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国之初,徐达、常茂、李善长、邓愈、冯胜、李文忠,这六人合称明朝“开国六公爵”,深得朱元璋器重。其中,李善长身为宰相,徐达、邓愈和冯胜是一代名将,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也有赫赫战功。而常茂,却只能算是一个晚辈,属于青壮派。常茂之所以被朱元璋封为“郑国公”,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常遇春。因为常遇春死于洪武二年,朱元璋念其功劳太大,所以荫封他的儿子常茂为公爵。然而,常茂的结局,和他爹常遇春却大不相同,当年常茂去世,朱元璋怀疑他是装死,还派人去核查常茂是否真的死了。

朱元璋下一道圣旨,常遇春之子立即病死,朱元璋:他难道诈死?

当年朱元璋还只是位义军头领,大战和州,久攻不下,山贼常遇春带上兄弟和粮食来投奔朱元璋,朱元璋见他肥头大耳,油光满面,还以为常遇春是个土财主。不曾想,自从常遇春投奔以后,朱元璋如虎添翼,有常遇春的地方,就很少有败仗。常遇春为朱元璋攻城拔寨,明初大将,除了徐达以外,无人能和常遇春并肩。再加上朱元璋那时对功臣并无猜忌,所以对常遇春等兄弟情深义重。

朱元璋下一道圣旨,常遇春之子立即病死,朱元璋:他难道诈死?

洪武二年,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分两路北伐,凯歌猛奏,两路大军大获全胜。但是常遇春却在半路上病重,没等回到南京,就已病逝。朱元璋听闻后,简直不敢相信,遥想常遇春历经多少次大战,都安然无恙,没想到天下太平后,常遇春竟然病死在自家帐中。洪武三年,朱元璋宣布封常遇的长子常茂为郑国公,常茂也是当时最年轻的公爵,年龄不满20岁,所以常茂又被人称为“茂太爷”。

朱元璋下一道圣旨,常遇春之子立即病死,朱元璋:他难道诈死?

此后,朱元璋多次历练常茂,洪武二十年,朱元璋派遣冯胜为主帅,常茂、蓝玉为左右将领,起兵北伐。然而,5个月后,朱元璋收到冯胜的战报,说本来已经劝说蒙古将领纳哈出来投降,没想到常茂喝醉,拔刀要杀纳哈出,纳哈出逃跑,招降失败,皆是常茂之过。

朱元璋下一道圣旨,常遇春之子立即病死,朱元璋:他难道诈死?

朱元璋正要发火,又收到常茂的信,说冯胜识人不明,纳哈出是诈降,当时纳哈出用蒙语给手下布置诈降任务时,常茂的手下听懂了蒙语,常茂来不及向冯胜汇报,所以才拔刀杀人。常茂和冯胜各执一词,让朱元璋十分困惑。最为滑稽的是,冯胜还是常茂的岳父,这翁婿二人互相攀咬,成了一时的笑话。

朱元璋下一道圣旨,常遇春之子立即病死,朱元璋:他难道诈死?

因为纳哈出是成吉思汗旗下大将木华黎的后代,朱元璋一直非常重视。此事被冯胜和常茂搞砸,朱元璋的处理方式是,各打一个耳光:撤掉冯胜的帅印,让他回南京闭门思过,主帅由蓝玉担任;贬常茂到龙州(广西崇左)。常茂在龙州被冷落了3年后,发生了一件大事。开国宰相李善长被杀,原因是十年前的胡惟庸逆案查出新线索,李善长牵连其中,所以被杀。李善长曾经做过常茂的老师,和常茂关系很好,一同被杀的,还有几个和常茂关系甚密的将领。于是,朱元璋把矛头对准了常茂。

朱元璋下一道圣旨,常遇春之子立即病死,朱元璋:他难道诈死?

朱元璋下了一道圣旨给常茂,圣旨有两层意思:第一,常茂在龙州已经3年了,之前犯了错误,要知道反省。第二,李善长的案子很严重,如果常茂也牵连其中的话,就趁早招供,要等朝廷派人查出来,一切都晚了。朱元璋的圣旨看似安慰,其实是敲打,常茂惶恐不安。过完年,常茂连续给太子朱标写了两封信,朱标是常茂的姐夫,没想到朱标都没有回复(其实朱标当时被派往西安了),常茂估计心中有鬼,于是积郁成疾,当年病逝。

朱元璋下一道圣旨,常遇春之子立即病死,朱元璋:他难道诈死?

常茂病逝前,给朱元璋写了遗书,承认了自己当年在军中的错误,但否认了和李善长有牵连。朱元璋接到书信后,看了一眼,发现笔迹苍劲有力,完全不像是将死之人写的,怀疑常茂是装死。朱元璋立即叫来两个心腹大臣,分别叫韩观和杨文,让他们快去看常茂死没死,两位大臣从南京到龙州,最快也要一个月,再加上广西天气炎热,等他们到时,常茂的尸体已经腐烂。只能给朱元璋回复,常茂确实死了。《明史》中也是记载,常茂死于洪武二十四年。

朱元璋下一道圣旨,常遇春之子立即病死,朱元璋:他难道诈死?

​然而,据《恭城县志》记载:常茂当年并没有死,而是诈死,棺材里只是和他面貌相似的人,真正的常茂,带着小妾逃到了广西桂林恭城县。如今恭城县常姓人口颇多,大多为常茂后裔。如果真如《恭城县志》所言,那朱元璋才对了:常茂是装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