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電影家協會副祕書長畢文宇主持,北京電視臺總編輯、北京演藝集團公司總經理、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常務副祕書長王珏,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主任饒曙光,中國影協理論評論委員會會長、北京大學教授、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陸紹陽,知名導演謝飛、呂樂、甯浩、郭帆,電影教育家張會軍,電影理論評論專家陳山、賈磊磊、厲震林、吳冠平、聶偉等出席。“光影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是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式之後首個重要的主題論壇,論壇包括主題演講、導演論壇、評論家論壇、2018“批評家選擇”十佳優秀影片、《2019中國電影藝術報告》發佈等內容。

北影節“光影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主題論壇舉行,《我不是藥神》等入選“批評家選擇”年度優秀電影

|杜思夢

攝影| 林 琳

編輯|姬政鵬

昨日(4月14日),第九屆北影節新中國成立70週年“光影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主題論壇在京舉行。

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張宏,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電影局局長陳名傑致辭。

北影節“光影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主題論壇舉行,《我不是藥神》等入選“批評家選擇”年度優秀電影

張宏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祕書長畢文宇主持,北京電視臺總編輯、北京演藝集團公司總經理、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常務副祕書長王珏,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主任饒曙光,中國影協理論評論委員會會長、北京大學教授、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陸紹陽,知名導演謝飛、呂樂、甯浩、郭帆,電影教育家張會軍,電影理論評論專家陳山、賈磊磊、厲震林、吳冠平、聶偉等出席。

北影節“光影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主題論壇舉行,《我不是藥神》等入選“批評家選擇”年度優秀電影

“光影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是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式之後首個重要的主題論壇,論壇包括主題演講、導演論壇、評論家論壇、2018“批評家選擇”十佳優秀影片、《2019中國電影藝術報告》發佈等內容。

論壇立足新中國電影70年,以回顧過去帶動展望未來,以傳承激發奮進,探討推動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之路。

當天,2018年度“批評家選擇”十部優秀電影在論壇上揭曉,《我不是藥神》《紅海行動》《無名之輩》《影》《無雙》《邪不壓正》《江湖兒女》《阿拉姜色》《暴裂無聲》《找到你》榜上有名。

《2019中國電影藝術報告》發佈

“批評家選擇”年度優秀電影揭曉

作爲論壇的重要環節之一,當天《中國電影藝術報告》主編陸紹陽作爲發佈人正式對外發布《2019中國電影藝術報告》,同時公佈了2018年度“批評家選擇”十部優秀電影,分別爲《我不是藥神》《紅海行動》《無名之輩》《影》《無雙》《邪不壓正》《江湖兒女》《阿拉姜色》《暴裂無聲》《找到你》。

北影節“光影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主題論壇舉行,《我不是藥神》等入選“批評家選擇”年度優秀電影

陸紹陽發佈《2019中國電影藝術報告》

陸紹陽介紹,《2019中國電影藝術報告》是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評論工作委員會針對2018年度的電影創作的評價,該報告從導演、表演、美術、攝影、聲音、動畫電影創作及海外影響力等多角度對2018年度中國電影作出了整體評價。同時發佈的2018年度“批評家選擇”十部優秀電影則是由111位委員共同推選而出,十部優秀影片排名不分先後。

專家“點贊”新中國電影發展歷程:

建國初就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發行體系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尹鴻、饒曙光在論壇上回顧新中國電影發展歷程,分別做了題爲《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之年》《守正創新 通變集成》的主題演講。

尹鴻表示,現實主義作品創作一直貫穿在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當中。他認爲,現實主義作品並不等同於現實題材作品,後者的表達可能是非現實主義的精神,可能是虛假的、空洞的現實,而現實主義作品不僅是在表達現實主義精神,還會用向現實逼近的方式表現現實。

北影節“光影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主題論壇舉行,《我不是藥神》等入選“批評家選擇”年度優秀電影

尹鴻

近年湧現出的如《我不是藥神》《找到你》《江湖兒女》《地久天長》等現實主義作品被尹鴻稱爲“積極現實主義作品”,他認爲,以《我不是藥神》爲代表的積極現實主義作品不僅表現了主流價值,還得到了主流市場認可,這些影片讓觀衆看到了生活,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未來,具有積極的建設性的意義。他希望,構建更好的輿論環境和產業環境,讓這類影片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揚。

饒曙光從歷史與美學角度系統梳理了新中國電影的歷史發展,總結了中國電影發展變革規律,辯證分析了新中國電影的守正、新時期電影的創新、新世紀電影的通變、新時代電影的集成等不同歷史時期所形成的電影範式。

北影節“光影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主題論壇舉行,《我不是藥神》等入選“批評家選擇”年度優秀電影

饒曙光

他認爲,新中國電影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建國初建立了一個覆蓋全國的電影市場發行體系,由此讓全中國觀衆都看到了中國電影。

而在新時代,中國要實現從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首先要推進中國電影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同時推進電影的供給側改革,構建完善市場體系,保障多類型、多品種、多樣化電影各得其所,此外,還要擁抱高科技,實現融合發展,用國際語言講好中國故事,提升中國電影的國際傳播力。

老中青導演講述“70年新中國電影”創作:

“這是非常難得的歷史機遇”

論壇邀請了老中青三代中國導演代表講述他們曾親歷、參與、創造的70 年以來的中國電影。

第四代導演代表謝飛回顧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電影創作時洋溢着自豪之情,“那是新時期中國電影最輝煌的時期。80年代,每年有290億人次進電影院,到了90年代初還有50億到60億人次,超過了世界上所有的地方,真的是電影大國。”

北影節“光影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主題論壇舉行,《我不是藥神》等入選“批評家選擇”年度優秀電影

而在藝術層面,當時的中國電影也達到了一個高峯,謝飛說,“同一年內國際三大電影節獎項都是華語電影,空前絕後。中國電影藝術在1992年、1993年已經走向世界了。”談及中國電影產業近期的發展,謝飛認爲,近十幾年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主要體現在票房成績上,而中國電影走向世界,還有較長的路。

作爲第五代代表,張會軍表示,第五代導演趕上了創作的好時候,得到了像謝飛這樣的前輩的扶持,得以擺脫在製片廠“論資排輩”的桎梏,得到很多拍片機會。呂樂表示,自己依然會堅持拍現實主義影片。

新生代導演代表甯浩經歷了中國電影從低迷到產業化以來的高速發展階段,“變化和機會”成了甯浩對這一時期中國電影最大感受。

北影節“光影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主題論壇舉行,《我不是藥神》等入選“批評家選擇”年度優秀電影

甯浩

“我們這個時代已經開始用市場化的辦法拍電影。技術上也有了很大進步,拍《瘋狂的石頭》的時候,已經是數字機拍,大大降低了行業的准入門檻。只要你有想法你就可以寫故事,就可以拍出來,這是非常難得的歷史機遇。”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是導演論壇上最年輕的導演,從2014年的《同桌的你》到今年春節檔上映的《流浪地球》,郭帆趕上中國電影最繁榮的時代。對他而言,最大的心願是“做跟電影工業有關的東西”。

《流浪地球》的成功某種程度上被業界看作填補了中國電影硬科幻電影的空白,是中國電影在縮短與好萊塢電影工業差距上邁出的堅實一步。

北影節“光影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主題論壇舉行,《我不是藥神》等入選“批評家選擇”年度優秀電影

但郭帆認爲,一部《流浪地球》的成功,還不足以確立中國科幻片的類型,“我們還在摸着石頭過河,總結經驗,我覺得《流浪地球》至少讓投資人看到可能性,有了更多的對科幻類型的信心。什麼時候我們像好萊塢一樣的時候,我們才能說這個類型確立了。”

郭帆表示,未來自己還會繼續拍攝科幻電影,將更多關注新技術。

評論家點評70年中國電影成就:

電影影響深入國人骨髓

當天,陳山、賈磊磊、厲震林、吳冠平、聶偉圍亮相評論家論壇環節,點評了新中國70年不同時期電影的主要成就,分享了70年電影衆多精彩瞬間。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陳山的點評聚焦新中國70年電影發展史。陳山表示,新中國成立後,全國各地成立電影製片廠,電影題材深入各地,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電影。培養出了一批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理想主義電影藝術家。

與此同時,電影通過影院、工人俱樂部、大禮堂、露天放映等各種方式無障礙進入到了每一個國人身邊,電影的影響力“深入骨髓”,陳山認爲,這些都爲中國電影日後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中國藝術研究院原副院長賈磊磊以武俠電影和動作電影爲側面展開;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吳冠平剖析了電影批評在電影發展中的作用;上海戲劇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厲震林教授點評了表演風格的代表性演員;上海大學教授聶偉生動講述了70 年電影中的青年影像與故事。

本次電影主題論壇由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中國電影家協會承辦,中國電影博物館、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中國影協理論評論委員會協辦。

北影節“光影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主題論壇舉行,《我不是藥神》等入選“批評家選擇”年度優秀電影

聲明

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獲取授權請點擊“閱讀原文”

商務合作微信:21474250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