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三體中物理學》簡介

大家好,我是轉述師龍吟,很高興能幫我們知名的天體物理學家李淼老師爲大家轉述本期課程,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下《三體》這本書,以及我們爲什麼要講講“三體中的物理學”。

2015年《中國科學報》評選“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攏共10位獲獎者,和屠呦呦一起當選的卻有那麼一號人物,他既不是科學家,也不是研究員,而是一位作家——同事們親切地管他叫“劉電工”,讀者們仰慕地管他叫“大劉”。他,就是《三體》系列科幻小說的作者劉慈欣。

不管是小說還是論文,能讓大衆把目光集中投射到科學領域,這就是一個科普工作者的本事啦!劉慈欣被譽爲“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他一邊在山西省陽泉市的娘子關發電廠做着計算機工程師,一邊利用業餘時間打磨作品,先後出版了13本小說集,連續N年的中國科幻文學最高獎“銀河獎”都成了他的囊中物,這當中就有2006年5月開始在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科幻文學雜誌《科幻世界》連載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

隨着《三體》海外版的出版,2015年2月,劉慈欣憑藉《三體》獲得美國“星雲獎”提名,8月,又獲得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雨果獎是公認的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國際科幻大獎,科幻粉絲把它稱爲“科幻界的諾貝爾獎”。劉慈欣是這個獎項打從1953年設立之後第一位亞洲獲獎者。那之後,不管你是不是科幻粉絲,都肯定會聽說過《三體》。

大家對三體怎麼看呢?

香港《文匯報》說看三體“對於非專業的普通讀者來說”,是“讓人眼界大開的“離地”體驗。”《外灘畫報》說它是“中國科幻文學裏程碑”,連《科幻世界》的主編姚海軍都說:“《三體》體現了前沿的想象力,讓讀者看到中國人在想象世界裏到底還能走多遠。”

劉慈欣也許不大高興別人把他說成是“暢銷書作家”,的確,作爲一本科幻讀物,《三體》突如其來的紅火,屬於科幻圈裏少有的盛況。但2013年,劉慈欣37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確實讓他成了第一位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榜的科幻作家。

可是這麼一本讓人驚喜的小說,情節是多數人都能看懂的,要深究起裏面的細節,卻有很多人表示,不好懂。

也許是因爲《三體》的熱潮,又或者是互聯網創業的熱潮,我作爲科幻迷、科普作家和物理學家,也經常被好奇的讀者和媒體朋友盯上,微博上經常有朋友找我問:“降維打擊”真的能實現嗎?人類什麼時候能發展成“神級文明”?有生之年能做一次太空旅行嗎?諸如此類的問題,被問得太多了,於是我在2015年出版了一本《三體中的物理學》,把大家常問到的《三體》知識點做了個總結。

如果你看過《三體》,那很好,歡迎收聽我的《三體中的物理學》,我將和你一起探討這部科幻作品中涉及的一些物理學知識,聽完後再回想這部作品,相信你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如果你沒有看過《三體》,那更好了,先把書中涉及的物理學知識搞明白後,你就可以更加暢快淋漓地去讀這本讓人腦洞大開的書啦。

我們的節目將比這本書要好懂得多,你可以將這個節目看成通俗進階版的書。在節目中,我們將談到:

黑洞、量子通信、三維人進入四維會發生什麼、曲率驅動星際旅行、宇宙大爆炸、引力波天線、宇宙永生等非常有趣的話題

你不需要多少預備工作,就能通過這個節目中獲得不少物理“冷知識”,幫助你開拓眼界,理解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和不常見的物理學現象,甚至用於積累談資。

2016年3月12號應羅振宇和徐小平之邀,我在北京給二十餘位創業者講了一個上午的物理學。在爲時三個小時的物理課中,我講了能量的過去與未來、能量與文明的進階,物理學中的熵,科技生活的近未來以及“第三種文化”。 在談到爲什麼要講物理,羅振宇說:“爲什麼創業同學會第一期我們讓李淼老師來給我們講一講?不是要學物理,是能不能把我們的認知框架放在人類目前知識的最遠處,我們來重新假設我們的環境。去年我讀了一本了不起的書《人類簡史》,這本書做了一個特別好的提醒,事實上整個人類文明是起源於人類的認知,當然你也可以說是想象,當然你也可以說是胡說八道,不重要。”

我們爲什麼要講講“三體中的物理學”?和羅振宇說的一樣,我們要把我們的認知框架放在人類目前知識的最遠處,我們來重新假設我們的環境。

好吧,現在就開始吧,讓我們進入一個我們前所未見的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