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血腥一幕:英军屠杀上千印度人 刽子手竟因此发横财

1919年4月13日,英印殖民军在印度旁遮普邦的阿姆利则城大开杀戒,用步枪、机枪向手无寸铁的示威民众开火长达10分钟之久(弹药耗尽才罢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惨案。

​英国殖民当局称379人死亡、约1100人受伤(其中192人重伤),但印度国大党认为伤亡数字超过2500人(约1000人丧生,包括40多名妇孺)。这一血腥事件严重动摇了英国在南亚次大陆的统治,并成为印度独立运动的重要导火索。

100年前血腥一幕:英军屠杀上千印度人 刽子手竟因此发横财

而2019年4月13日,正值“阿姆利则惨案”100周年。当天,英国驻印高级专员多米尼克·艾斯奎斯(见上图)在参加印方纪念活动时,轻描淡写地在大屠杀纪念馆留言簿上写了一句“我们对当年发生的事情和造成的痛苦深表遗憾”。

​同样的,1997年英女王访印、2013年时任英首相卡梅伦访印,也都没有就此事向印度民众公开道歉。而大不列颠的这份“傲慢与偏见”,从其当年如何宽纵、优待大屠杀罪魁祸首——雷金纳德·爱德华·戴尔,即可窥一斑

100年前血腥一幕:英军屠杀上千印度人 刽子手竟因此发横财

1864年10月9日,戴尔(见上图)出生在英属印度旁遮普省(现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父亲是一名酿酒商(巴最大啤酒厂创始人),由此看来他也算出身豪富之家。

​1885年,戴尔从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毕业并被授予中尉军衔。此后35年里,戴尔先后在北爱尔兰、缅甸、孟加拉、香港、印度北部等地服役,参加过镇压爱尔兰独立运动和英国入侵缅甸、阿富汗的军事行动。

100年前血腥一幕:英军屠杀上千印度人 刽子手竟因此发横财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已晋升准将(这一军衔属特别任命,带有临时性质)的戴尔奉命指挥“锡斯坦部队”在伊朗东部和巴基斯坦境内驻扎。1916年4月中旬,他纵容手下横征暴敛,以“抗税”为名杀死当地民众约700人。同年7月中下旬,他又率部扫荡敌对部落(罪名是“破坏英军通信线路”),将当地百姓赖以生存的大批牲畜劫掠一空。

​因为上述“功绩”,戴尔获得英王颁发的“巴斯骑士勋章”。1919年5月下旬,在制造了震惊世界的阿姆利则惨案后仅1个多月,前者又若无其事地指挥第45步兵旅参加了英国第3次入侵阿富汗的战争。1920年7月17日,戴尔从英军退役。1927年7月23日,因脑溢血和动脉硬化,这个“阿姆利则屠夫”在英国萨默赛特郡的一座小镇病死

100年前血腥一幕:英军屠杀上千印度人 刽子手竟因此发横财

​纵观戴尔的35年军旅生涯,基本上贯穿了“日不落帝国”在二战前的最后“黄金时段”,而他的任职经历,也大多是在镇压各殖民地反抗活动中度过。直到临终,戴尔也没有忏悔过自己在阿姆利则惨案中犯下的恶行,只是含混地说了句“让造物主评判对错吧”。

​时任英国殖民事务大臣丘吉尔希望以军纪处分戴尔,但英国军方却一切从宽,不仅没有对前者进行任何惩罚,而且特许其保留上校军衔退役。爱德华·卡森男爵(曾任英国海军大臣)、坎特伯雷大主教等英国权贵更是将戴尔吹捧成了“一名勇敢、爱国、充满公德心的士兵”。

100年前血腥一幕:英军屠杀上千印度人 刽子手竟因此发横财

戴尔回到英伦本土后,英国保守派媒体《晨报》同样刊文称赞他履行了军人职责,采取“必要措施(指阿姆利则惨案)保护了欧洲女性的荣誉”(事发前曾有一名白人女教师遇袭受伤,但被当地民众解救并安全送回英军驻地),是旁遮普的“大救星”云云。

​《晨报》还以他的名义设立了一项基金,许多英国权贵、军官都争先恐后地给该基金捐款,戴尔从中获赠2.6万英镑——这在当时可是笔巨款,按购买力平价折算相当于现在的100万英镑!戴尔死后,葬礼也办得很风光,享受到了类似“国葬”的待遇(炮车搭载棺木穿越街道上搭建的金色拱门)。

100年前血腥一幕:英军屠杀上千印度人 刽子手竟因此发横财

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英国官方及主流媒体对于“阿姆利则惨案”的说法,仍停留在“历史悲剧”“可耻行为”的层面,反正就是不道歉。2019年2月19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刊文指出,许多英国人(特别是高层)仍怀有浓厚的帝国情结,他们坚称当年戴尔下令开火是口头警告无效后的“迫不得已之举”。但事实上,戴尔压根没有发出过什么警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