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代雖建都東京(開封),洛陽雖不是都城,但仍舊爲學術中心,繁華鼎盛。南京是一座經歷2400多年的名城,十代建都,在中國古都中若以建都先後論,他僅次於西安和洛陽,南京古名金陵、建康、江寧、石頭城、天京、應天、博愛之都、虎踞龍蟠等,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

文|徐許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文字歷史已經有數千年,各大古都的建築沿革史,就是一部較完整的社會發展史,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被當作都城最多的五個城市。

北京

中國歷史上被當作都城次數最多的城市

北京是祖國的首都,也是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別稱 燕京、薊城、涿郡、幽州、北平,三千多年的歷史孕育了故宮、天壇、八達嶺長城、頤和園等衆多名勝古蹟。

早在西周時期,北京被分爲兩片區域,大部地區屬於薊國,西南一角屬於燕國,且每一個封國,都會有一座都城,作爲封國的統治中心,燕國都城在今房山縣區域,薊國都城薊城在今北京市區廣安門附近,後來燕國吞併薊國,便將都城遷至薊城,而薊城也成爲古代北京的中心城市。

中國歷史上被當作都城次數最多的城市

秦朝時期,薊城憑藉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爲經營東北的重要基地。

漢代以及三國時期的北京,主要以發展水利、養殖、開墾農田爲主。

到了隋唐時期,北京不是以發展經濟爲主,而是以其顯赫的軍事地位聞名。

唐代以後,中原陷入分裂,東北地區的契丹一族逐漸強盛,公元916年,建立契丹政權,不久吞併了華北地區包括幽州在內的燕雲十六州,該國號爲遼,並在幽州城建立陪都,稱爲“南京”。

1115年,崛起於遼國後方的女真族建立金國,在1122年,金聯合北宋,對遼國南北夾擊,1123年,金軍攻陷“南京”,轉手把殘破不堪的“南京城”交還給北宋,北宋將其改名爲燕山府。

就在兩年之後,1125年,金軍向北宋大舉進攻,燕山府守軍不戰而降,這座城市又被金佔領,1151年,金朝開始擴建燕山府,1153年,完顏亮正式遷都,並改稱中都,此後,北京開始了作爲封建王朝統治中心的歷史。

1234年,蒙古滅掉金朝,1260年,忽必烈在這裏建都,改稱大都。

中國歷史上被當作都城次數最多的城市

1368年,明軍進佔大都,元朝滅亡,將大都改爲北平。1644年,李自成起義攻入北平,清軍隨即入關,建立了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並沿用了明朝的北京城,基本沒有變動。

1949年10.1日,新中國誕生,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升起。

南京

中國歷史上被當作都城次數最多的城市

南京是一座經歷2400多年的名城,十代建都,在中國古都中若以建都先後論,他僅次於西安和洛陽,南京古名金陵、建康、江寧、石頭城、天京、應天、博愛之都、虎踞龍蟠等,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

從公元前333年楚滅越後,楚威王在今清涼山築城,取名金陵邑,古名金陵,即源於此。

三國時代,孫權於221年,改秣陵爲建業,雖在武昌稱帝,最後於229年定都建業。

到東晉時,在原來的建業城的基礎上,改土城爲磚城,改建業爲健康避暑山莊宮。

南朝宋齊梁陳時,宮殿建築更爲富麗堂皇,統稱爲“臺城”。

因此在三世紀到六世紀,南京作爲六朝首都,成爲南方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

中國歷史上被當作都城次數最多的城市

隋唐時期的政治重心在長安和洛陽,但金陵仍不失爲一座文化古城,許多著名詩人都曾前來吟詩作對,感嘆興亡,寫下了許多傳頌千古的金陵懷古詩篇。

公元937年徐知誥奪楊吳帝位,國號唐,即是南唐列祖李異,他把都城從揚州遷到金陵,並改名爲江寧府。

南唐雖只有短暫的38年,就被宋覆滅了,但後來北宋的江寧府,南宋的健康避暑山莊府,元朝的集慶路,都繼承了南宋江寧府的原址。

中國歷史上被當作都城次數最多的城市

明代朱元璋統一全國,改集慶路爲應天府,號稱南京,並決定建都南京,於是南京第一次作爲全國的首都。

明初期在南京建都53年,明成祖朱棣與1421年遷都北京,南京卻一直保持“留都”的名義。

1851年,太平天國從廣西起義,以勢如破竹之勢席捲南方各省,1853年攻佔南京,定都爲“天京”,被稱爲“東方革命風暴的中心”。

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並定都南京,雖在位僅僅3個月,卻在南京留下了深刻影響。

開封

中國歷史上被當作都城次數最多的城市

開封已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歷史上的開封有着“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北宋東京開封更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開封的古名有東京、汴梁、汴州、東京、汴京、祥符、老丘、啓封、大梁。

春秋時期開封一帶屬於鄭國,鄭莊公命令在此築城,去開拓封疆的意思,命名開封。

公元前四世紀中期,由於魏國任用賢士進行改革,就成了當時非常強大的諸侯國,一方面想要控制中原土地,另一方面迴避秦國的威脅,公元前361年,便把都城從安邑遷到開封,命名爲大梁。

戰國時期的大梁還是很繁華的,公元前225年,秦朝攻打魏國大梁,由於久攻不下,便扒開浚儀渠引水灌大梁,結果使城毀魏滅,開封城第一次遭到毀滅性打擊。

到了東魏時期,便在此地設置了梁州,北周時期,成爲黃河與淮河的水運重地,改名汴州。

五代時期,梁、晉、漢、週四個朝代均建都於此,後梁朱全忠升汴州爲開封府,稱東都。

後晉、後漢、後周又稱其爲東京,由於當時常年戰亂,使中原地區殘破不堪。

公元96年,周世宗調集十餘萬人開始重修開封,興建水利工程,擴大開封外城等,並使開封很快成爲全國的大都市。

中國歷史上被當作都城次數最多的城市

到了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定都開封,史稱東京,經歷九個皇帝,共167年,開封再一次成爲全國的經濟、交通、政治和文華的中心。

靖康二年,北宋爲金所滅,金改開封爲汴京,與中京大興府,北京大定府,東京遼陽府,西京大同府合稱“五京”。

公元1214年,金爲了迴避蒙古進攻,把國都南遷至開封,這次又使得開封遭受了巨大創傷,開封自從被攻陷後,城市遭到破壞,居民流離失所。

蒙古滅金後,在開封設南京路,此後改名爲汴梁路,汴梁便得名於此。

元代1291年,開封被劃分到河南江北行雀,以汴梁爲省會,開封從此成爲地方性行政中心。

中國歷史上被當作都城次數最多的城市

開封儘管是座名城,但到了建國前夕,由於收到了嚴重損壞,這裏已經變成市容蕭條的消費城市,希望開封能夠有更好的未來。

洛陽

中國歷史上被當作都城次數最多的城市

洛陽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 ,是中國建城最早,建都積年最長的城市。先後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都,洛陽古稱斟鄩、西亳、洛邑、神都,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歷史文化名城。

據東漢經學家何休說“名爲成周者,周道始成王所都也”,自周平王以後直到赧(nan)王,歷時五百多年,皆定都洛陽。

到了春秋時期,晉國聯合其他諸侯國對洛陽加以擴建,秦取洛陽後,設置三川郡,漢在此設河南郡。

東漢光武帝劉秀即位後,正式遷都洛陽,廣建宮殿和臺、觀、館、閣。現存的靈臺遺址,便是我國最早的一座天文觀測臺遺址。

中國歷史上被當作都城次數最多的城市

東漢末年,漢獻帝被迫遷都長安,董卓隨後在洛陽放起一把大火,洛陽一度遭到嚴重破壞。

到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篡權自立,重建洛陽宮,並遷都洛陽。

晉代時期,洛陽開始呈現出一片繁榮,當時洛陽有三市:金市、馬市、羊市。

在北魏初期,國都定在平城,統一北方後,於公元493年遷都洛陽。

中國歷史上被當作都城次數最多的城市

漢魏時期的洛陽不僅是我國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是我國的文化中心。

隋煬帝即位後,改洛陽爲東京,不久便遷都於此,隋煬帝大興土木建造洛陽,使洛陽的地位也變得越來越重。

公元632年,唐太宗稱洛陽爲洛陽宮,公元657年,唐高宗改洛陽宮爲東都,公元684年,武則天改東都爲神都,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周,以神都爲周都。

五代時,梁太祖朱溫下令加以修繕,築南北二城,公元909年,朱溫遷都洛陽,公元923年,李存勖稱帝,滅梁後遷都洛陽,稱洛京,後又改稱東都。

宋代雖建都東京(開封),洛陽雖不是都城,但仍舊爲學術中心,繁華鼎盛。

元明清三代在洛陽設河南府,1953年以後,洛陽被確定爲國家重點建設城市之一。

西安

中國歷史上被當作都城次數最多的城市

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西安地區建都(積年爲1077年)。 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起點。

古稱西京、長安、鎬京、大興等,副省級城市,聯合國科教文組織1981年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

西安的名稱雖然起於明代,但它的興起和發展由來已久,西周的豐鎬,秦的咸陽、西漢和隋唐的長安都是它的前身。

春秋時期,秦國佔有關中以後,經過幾次遷都,最終定都於咸陽,漢朝劉邦稱帝后,仍以長安爲都城,

漢武帝時期,修建了建章宮,號稱“千門萬戶”。

中國歷史上被當作都城次數最多的城市

隋文帝時期,更是修建了一座規模更大、佈局整齊的城市,名爲大興城,唐改爲長安城。

唐代末年,朱溫拆毀了長安城,韓建以皇城爲基礎,重建了一座“新城”,這就是五代、宋元的長安城。

西安是中國著名的古都之一,由於唐代以後失掉了國都地位,城市發展十分緩慢,直到建國後,經過全市人民的努力,已初步形成現代化的新興工業城市,境內的秦始皇兵馬俑更被譽爲世界八大奇蹟之一。

中國歷史上被當作都城次數最多的城市

相信未來的西安會變得更加光彩奪目,絢麗異常。

最後祝大家不管身在何處,家鄉曾經是否是都城,都日子順心,事業更加成功。

微信公衆號:“每日書苑”,請多關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