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波不斷

海航計劃裁員10萬人,“甩賣”也還不上欠債的窟窿了嗎?

進入3月才兩天,海航的消息就已經風波不斷。

在回應"拖欠中航油30億"不到一天時間內,3月2日,海航連續被曝計劃裁員10萬人,並且計劃出售所持14億美元(約合88.8億人民幣)Park Hotels股份。

3月2日上午,彭博社援引新興市場智庫REDD消息稱,海航計劃在全球範圍內裁員 10 萬人,佔其本體及關聯公司員工總數近四分之一。REDD表示該消息來自五個匿名信源,裁員將涉及人力資源、商業運營、資產重組等部門,還會牽涉海航計劃出售的子公司,暫不涉及海航最重要的資產之一海南航空。

這並不是海航近日唯一的負面消息。

同日下午,華爾街日報再曝消息稱,不動產投資信託Park Hotels & Resorts Inc.上市監管備案文件中透露,海航旗下子公司計劃部分或全部出售所持該公司股份。

資料顯示,海航2016年秋同意從私募股權公司黑石集團手中以65億美元收購希爾頓酒店集團25%的股權,其中包括Park Hotels & Resorts25%的股份, 2017年初Park Hotels從希爾頓酒店集團分拆,該股權目前價值約14億美元。

而在2天之前,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過去6個月海航對中航油的未結款項大幅增加,並表示雖然海航沒有完全停止付款,但只是一次支付一小部分,因此未結餘額積累的越來越多,截至目前已累計約30億元人民幣(4.76億美元)。

對此,海航在3月1日晚間連夜發佈聲明,稱海航始終珍視與中航油等合作伙伴良好的合作關係,並保持積極、友好的溝通。目前,公司各項業務穩定開展,航班安全運營形勢良好,相關業務款項持續按計劃正常支付。

雖然海航曾多次否認資金短缺的說法,還表示自身財務狀況良好,與境內外各大金融機構合作一切正常且保持着良好的合作關係。但仍有部分業內人士表示,海航的資金問題,可能要比其所承認的要嚴重。

缺錢的海航

海航計劃裁員10萬人,“甩賣”也還不上欠債的窟窿了嗎?

從1992年創辦至今,海航已經從一家地方航空公司變成總資產超過1萬億元的綜合商業集團。據彭博社數據,在過去的幾年中,海航累計籌資1.21萬億元,足以比肩亞馬遜、強生等巨頭,成爲世界上最大的50家非金融公司之一。

明天財訊瞭解到,截至目前,海航集團旗下包括全球最大航空地面及貨運服務商 Swissport、全球第三大飛機租賃公司及最大集裝箱租賃公司渤海租賃、美國卡爾森酒店管理集團等知名企業。

但自去年陷入監管風暴之後,海航的資金鍊問題越來越不容忽視,諸多跡象表明海航“不差錢”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早在2017年6月份,市場傳出銀監會點名海航,要求各大銀行對其進行排查境外授信及海外併購風險。

及至2017年12月中旬,中信銀行表示,海航集團一家子公司承兌的商業承兌匯票在該行遇到兌付困難。

而路透社隨後報道稱,數位銀行和租賃業消息人士表示,海航集團關聯的幾家航空公司已經逾期未付飛機租賃款,部分款項已經逾期兩個多月。

今年1月起,多名網友在“鳳凰金融”貼吧曝料稱,鳳凰金融鳳溢盈海航產品已多次逾期。有消息稱,鳳凰金融已停發海航相關全部項目。

2018年,1月18日,海航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峯終於承認公司出現資金流動性難題。隨後,有消息人士曝料稱,海航集團已告知債權人,今年一季度將有650億元人民幣的債務到期,考量資產處置等融資計劃後,海航仍面臨約15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缺口。

甩賣的海航

海航計劃裁員10萬人,“甩賣”也還不上欠債的窟窿了嗎?

海航的危機不僅在於缺錢,銀行業似乎也已把海航列上“黑名單”。

今年1月24日,網絡上流傳出一份來自於某銀行內部的通知顯示,該行已緊急召開海航系相關業務風險專題討論會,討論海航系相關業務的風險控制措施。同時,北京某銀行業人士透露,該行對涉及海航的所有業務都是禁入的,這意味着對海航已經不再放貸。

不過REDD上月末稱,中國監管機構已經向包括中國進出口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進行“窗口指導”(即不通過正式文件,而是電話或當面傳達),要求它們繼續向海航提供運營資金,但不得加速貸款。

2月9日,海航發佈消息稱,已經獲中信銀行200億戰略授信。

可惜的是,對於海航窘迫的資金鍊來說,這無異於杯水車薪。彭博消息稱,海航集團最近12個月營收約爲212億元人民幣,但其利息支出則高達293億元人民幣,僅次於軟銀集團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全球十大企業債務人之一。這筆賬單遠遠超過了海航的營業收入,意味着其只能通過承擔更多的債務或出售資產來償還借款。

事實上,海航確實自去年起就已經開啓了“甩賣”之路。去年年末,海航透露已經處理了近百家中小公司,今年還將清理1000億元人民幣的資產。

大年初一,新浪財經援引外媒消息稱,海航及其合作伙伴MHP Real Estate Services已把位於紐約曼哈頓第六大道1180號的物業出售給Northwood Investors,交易金額超過3億美元(約合19億人民幣)。

而在2018年春節前夕,海航將香港前啓德機場地塊中的其中2幅,作價159億港元(約合128.8億元人民幣),出售給恆基兆業地產,賬面獲利18億港元(約合14.68億人民幣)。

2月9日,德意志銀行發佈公告稱,海航集團對其持股比例從9.9%下降至9.2%。其中4.3%爲直接持股,4.9%爲通過金融工具間接持有,套現超過16億人民幣。

在此之前的1月25日,海航承認已將旗下位於悉尼的寫字樓One York以2.05億澳元(約合10.1億人民幣)出售給了美國投資公司黑石集團。

自去年11月以來的4個月內,海航承認出售的資產和股份,至少包括紐約曼哈頓1180寫字樓、西班牙NH集團超過30%的股權、悉尼寫字樓、LPG的股份、德銀志銀行股份以及啓德地塊,總價值接近120億元人民幣,應付此前的一季度150億元資金缺口已經問題不大。

不止於此,海航被曝仍有不少正在進行的出售計劃。

2月除,有媒體消息稱,海航集團將出售旗下的集裝箱租賃資產SeaCo給中遠海運集團,收購主體是中遠海發的子公司佛羅倫租箱公司。

路透社的消息則透露,海航集團正在考慮出售旗下的瑞士航空地勤服務及貨運服務供應商Swissport的首次公開發行(IPO),估值至少達到28.4億美元(約合180億人民幣)。

此外,香港媒體的消息表示,海航已聘請摩根大通爲其持有的29.5%西班牙諾翰酒店集團(NHHOTEL GROUP)股權尋找買家,估值6.32億歐元(約合49億元人民幣)。

至於今日被曝光的Park Hotels股權出售計劃則在短期內提供不了幫助。資料顯示,這部分股權系海航通過希爾頓集團間接持有,在2019年之前都無法解決解禁問題。

另外,多家媒體先後報道,稱海航位於海口、上海、北京、蘇州、嘉興、珠海等六個城市所持地塊都在尋求買家。

從目前情況來看,海航的現金缺口在短期內仍無法補足,除了“拆東牆補西牆”的借貸和甩賣之外,裁員或真的成爲海航“壯士斷腕”的自救手段。

海航計劃裁員10萬人,“甩賣”也還不上欠債的窟窿了嗎?

明天財訊注意到,目前海航共有 41 萬名員工、其中29 萬名是境外員工。如果傳聞屬實,這將是海航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單一裁員計劃。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