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出一個“首富”

李嘉誠不撤資?又賣廣東3800畝地產 8年拋售3000億資產

李嘉誠的新年計劃似乎依然是“賣賣賣”。

近日,廣州粵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停牌公告,宣佈該公司計劃收購廣東省江門市碧海銀湖公司100%股權。明天財訊注意到,碧海銀湖前身是李嘉誠旗下的“江門市和記黃埔地產有限公司”。碧海銀湖這次被出售後,李嘉誠將再次從內地房地產項目套現退出。

公開資料顯示,碧海銀湖公司擁有碧海銀湖項目,擁有3800畝土地。2013年,李嘉誠將其規劃成集遊艇俱樂部、馬球、購物、娛樂休閒、高檔住宅於一體的綜合性大型商業地產項目,該項目佔地逾23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超42萬平方米。

面對這塊“大肥肉”,粵泰股份早在2016年就有意接盤。爲此,控股股東廣州粵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曾爲獲得該項目而公開籌措資金。根據當年7月發佈的“浙金•滙業51號江門項目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廣州粵泰擬發放8.2億元人民幣的信託貸款,融資目的是用於併購樂活中國投資有限公司95%權益,進而獲得樂活中國旗下碧海銀湖房地產有限公司95%的權益。

歷經近兩年的運作,粵泰股份終於將碧海銀湖成功拿下。據粵泰公告顯示,粵泰股份擬通過發行股份的形式,向關聯方及第三方收購碧海銀湖100%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截止到目前,這位香港地產大亨8年來已經靠賣房賣地套現近3000億港元。在2018年福布斯富豪榜上,李嘉誠以360億美元(約合2817億港元)蟬聯香港首富,而這些年賣掉的近3000億港元資產竟然與其身家已不相上下。

港式開發

李嘉誠不撤資?又賣廣東3800畝地產 8年拋售3000億資產

不過,相比李嘉誠歷來“十年磨一劍”的港式房地產開發模式,粵泰股份兩年內能將其買下,速度算是很快了。

明天財訊查詢工商資料後發現,碧海銀湖公司早在2007年2月就已成立,經營範圍包括旅遊、酒店、房地產開發、物業等,由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地產(珠海)佔股90%。

但碧海銀湖項目在成立當年即獲得3800畝土地後,開發進度卻異常緩慢。該項目直到2010年纔開始地質處理工程,2013年進入開發階段並對外招商。

2016年8月,正當李嘉誠頻頻出售內地和香港大批資產時,江門市和記黃埔地產有限公司更名爲江門市碧海銀湖房地產有限公司。2017年8月,企業法人股東再次發生變更,江門市樂活企業策劃有限公司正式成爲企業法人股東;2018年1月,江門市樂活企業策劃有限公司將註冊資本增加至7億元,成爲公司100%控股股東,和記黃埔地產(珠海)有限公司則正式撤出了碧海銀湖項目。

這和李嘉誠今年初出售的重慶一宗大型商住地塊有些相似。

重慶南岸楊家山片區這一地塊是和記黃埔有限公司2007年獲得的舊改項目,與江門碧海銀湖項目同一年起步。該地規劃開發爲集住宅、商業、辦公、倉儲、學校等於一體的新城區,佔地高達2500畝。但也是2014年才正式開始開發,只推進了住宅和少量社區商業項目,商業辦公等規劃中的多項配套,至今仍未動工。今年1月,和記黃埔仍然在與合作方談投資,並表示最近有多家投資者表示有合作開發意向。

但就在此時,李嘉誠家族突然宣佈準備以200億元賣掉該地塊六成權益,而且這個項目用了11年的時間,還沒有開發完。

重慶當地房產人士表示,港資企業歷來就有“慢開發”的模式,這也是李嘉誠的一貫手法。港資房企名頭大,但其實從獲得項目到啓動開發,一般都得五六年。像和記黃埔這樣的房企,開發週期往往更長,可能會超過十年之久。最後,楊家山片區項目果然開發了11年還未建完。

但11年過去後,市場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據《華夏時報》報道稱,007年4月份,和記黃埔與南岸區政府簽署協議,通過與重慶洋世達合資所成立的和記黃埔地產(重慶南岸)有限公司,以24.5億元的代價接手南岸楊家山片區2500畝(約166萬平方米)的舊改開發。這還被列爲2010年重慶市級的重點舊改項目。按當時投資方對外的口徑,和記黃埔地產擬投資120億元。按照六成權益的200億元的售價,李嘉誠又賺了一大筆。

部分業內人士表示,在馬拉松式漫長的開發過程中,和記黃埔所扮演的更像是土地一級開發商而不是房地產商的角色。由於李嘉誠國內大批地產項目拿地時間早,前期拆遷成本較低,在開發中投入不多,且成本較低,李嘉誠旗下的房地產企業也因此充分享受了土地增值帶來的紅利。

資產大拋售

李嘉誠不撤資?又賣廣東3800畝地產 8年拋售3000億資產

事實上,這幾年來李嘉誠一直在拋售資產。

李嘉誠2010年後基於對中國市場大勢的判斷,已經很少在國內買入物業和土地,倒是拋售的資產很多。有媒體對此進行統計,截止2017年已達2500億港元,其中有大批開發多年的優質項目和資產。

早在2013年,李嘉誠將東方匯經中心出售給交通銀行。之後,李嘉誠又賣了北京三里屯的地標建築盈科中心,將旗下的長和投資全部出售已持股多年的的長園集團股權;15.4億賣掉了上海黃浦江西岸虹口區的盛邦國際,獲益近三千萬;以5.2億賣掉了位於香港新界的商業地產物業盈暉薈。

2016年,李嘉誠更是以200億元賣掉了上海陸家嘴的“世紀匯”綜合體。這次交易給長實地產帶來54.3億元的收益,創中國史上最大宗單一物業交易記錄

整個2017年,李嘉誠出售內地和香港資產的消息就沒有斷過,尤其是下半年更是短短數月內就賣得900億港元。

2017年7月底,李嘉誠以145億港幣出售和記電訊國際有限公司,而該公司早在2004年就已上市。

2017年9月,李嘉誠表示將出售兩宗分別於1993年和1998年買入的位於“世界最貴街道”的地塊,此次交易獲利約19.3億港元。

2017年11月1日,李嘉誠名下長實集團將宣佈以402億港元轉讓中環中心,該項目1998年落成,一度是香港的標誌建築之一。

就在2017年即將過去的12月20日,李嘉誠麾下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附屬公司置富產業信託還宣佈,以20億港元(2.56億美元)出售香港一座購物中心。

到了2018年初,李嘉誠又能從江門和重慶的地產項目大賺數百億元。如果加上這兩筆最新的收入,李嘉誠8年僅一系列“賣賣賣”就能拿到近3000億港元。

不知道接下來,“李超人”還要賣什麼?尤其是,持續大規模出售資產,與其“不撤資”論是不是背道而馳?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