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在東阿阿膠的年報中可以看出,2002年年報顯示,驢皮是阿膠的主要原料,目前國內驢皮供應可以滿足公司生產需要。“水煮驢皮”相關微博言論否定阿膠的功效,並沒有證據支撐,這對於公衆和消費者是不負責任的誤導。

成爲奢侈品了

最近爭議沸沸揚揚的阿膠“水煮驢皮”事件,終於有了官方結論。

近日,中國中藥協會公開表示,阿膠的療效是毋庸置疑的,未經考證輕易否定阿膠的功效是有違科學精神的,羣衆在甄別網絡信息時,應當更加理性,切勿跟風盲從。

中國中藥協會會長房書亭表示,無論是傳統中醫理論還是現代藥理研究,都證明了阿膠的療效。“水煮驢皮”相關微博言論否定阿膠的功效,並沒有證據支撐,這對於公衆和消費者是不負責任的誤導。

2月26日深夜,一度沉默的“全國衛生12320”官方微博發佈《致歉聲明》稱,“因審覈不嚴,我們轉發了博文《過節不值得買之阿膠》,雖發現問題後迅速刪除,但仍引起關注並造成誤解。對此,我們向廣大網友和12320的用戶誠懇致歉!”

明天財訊瞭解到,此前的2月18日,國家衛計委“全國衛生12320”衛生公益熱線官方微博曾發佈一則標題爲“過年不值得買之阿膠”的微博,其中將阿膠稱爲“水煮驢皮”,將阿膠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中藥協闢謠“水煮驢皮” 阿膠屢遭詆譭身價卻17年暴漲40倍

這條“過年不值得買之阿膠”的微博稱,阿膠在保健品中的段位一直很高,有種種功效的光環加持:補血、止血、養顏、安胎、抗疲勞、抗癌……不過,請透過現象看本質,阿膠只是“水煮驢皮”。驢皮的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而這種蛋白質缺乏人體必需的色氨酸,並不是一種好的蛋白質來源。

微博一經發布,輿論譁然一片。自古以來,阿膠和鹿茸、人蔘並稱“中藥三寶”,被認爲是“補血聖藥”。傳統中醫和現代各類商品廣告中,也多次出現“阿膠,補血、止血、滋陰、潤燥、養顏”的介紹。

作爲國家權威機構的媒體平臺竟然發佈如此一條微博,對過年剛剛購買了阿膠“補品”的消費者和手持東阿阿膠股票的投資者來說,可以說是澆了一瓢涼水。

不過,“阿膠事件”並沒有對阿膠龍頭股東阿阿膠的股價和銷量產生很大的影響。數據顯示,狗年開市以來,東阿阿膠小幅漲跌,截至2月27日收盤,報收60.65元/股,跌1.54%,換手率0.76%,總市值396.66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阿膠事件”實質反應出當下中醫和中藥的尷尬——既爲國粹,又缺乏規劃化運營。往往處於叫好不叫座,再加上魚目混珠,中醫藥的發展自然就不會那麼順暢。尤其還牽扯到中西醫之爭,以及宣傳不到位,經常會出現不必要的誤解,對中醫藥的發展極爲不利。

阿膠是“水煮驢皮”?

公開資料顯示,阿膠就是中醫名貴滋補藥品,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稱其“主心腹,內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痠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輕身益氣,一名傅致膠。”

明天財訊查閱衛生主管部門牽頭修訂的2015版《中國藥典》發現,阿膠在其中被記載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功能。另外,山東阿膠膏、阿膠三寶膏、阿膠補血口服液、阿膠補血膏、複方阿膠漿五種阿膠製品均被收入《中國藥典》。

而在西醫科學中,阿膠的製備過程被稱之爲“水煮驢皮”。驢皮經過水煮後變成了部分水解和純化的膠原蛋白,這種蛋白質含有大量非必需氨基酸,並缺乏人體必需的色氨酸。

從營養學上說,西醫科學認爲膠原蛋白無法滿足人體對氨基酸的需求,並非良好的蛋白質來源,是一種劣質蛋白。口服膠原蛋白的功效一直被現代醫學所否定,在大多數國家的食品工業裏,僅作爲添加劑使用。

事實上,這種中西醫學術之爭不是第一次出現。早在2014年,醫療服務平臺“丁香園”旗下“丁香醫生”自媒體就曾經發布文章將阿膠稱之爲“水煮驢皮”,並認爲水煮羊皮、牛皮、豬皮,都可以得到類似的膠原蛋白。

似乎類似的說法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次,而以東阿阿膠爲代表的阿膠屢次被公衆質疑,主要還是該公司屢次漲價,引起了阿膠是否物有所值或者物超所值的爭論。

自2000年開始,阿膠商品價格就一路飛漲。數據顯示,自2010年至2017年8年期間,東阿阿膠共提價11次。從2001年至2018年,商品零售價從每公斤130元漲到5400元,17年間漲幅超過40倍。

中藥協闢謠“水煮驢皮” 阿膠屢遭詆譭身價卻17年暴漲40倍

日前,東阿阿膠對外發布漲價通知,稱決定於3月20日前,將250克東阿阿膠零售價調整至1499元。

對此,業內人士給出的阿膠漲價理由是:原材料驢皮漲價了。

驢皮不夠是漲價的根源嗎?

十幾年的漲價生涯中,東阿阿膠基本都以“驢皮資源緊缺”爲理由。

如今,無論是農業還是交通運輸行業,毛驢的作用顯然一落千丈。國家畜牧統計年鑑顯示,1990年,中國毛驢存欄量有1119.8萬。到2015年底,毛驢存欄量僅542.1萬。目前國內驢皮供應總量不足180萬張,還不足國內需求量的一半。

物以稀爲貴。山東阿膠行業協會統計報告顯示,2000年一張驢皮僅20多元,如今一張驢皮的價格早已超過3000元,驢皮漲價近百倍。

而在東阿阿膠的年報中可以看出,2002年年報顯示,驢皮是阿膠的主要原料,目前國內驢皮供應可以滿足公司生產需要;但在2003年開始 ,已經需要從國外進口驢皮。

分析東阿阿膠的財報發現:

中藥協闢謠“水煮驢皮” 阿膠屢遭詆譭身價卻17年暴漲40倍

中藥協闢謠“水煮驢皮” 阿膠屢遭詆譭身價卻17年暴漲40倍

2001年至2016年,阿膠及系列產品主營業務收入呈現逐年上漲趨勢,產品毛利率穩定在65%,但逐年差距較大。在產品大幅漲價的2005年和2016年,阿膠產品毛利率均超過70%。

與此同時,阿膠及系列產品在公司主營業務佔比中,近年來相對較爲平穩,自2011年起,穩定在80%以上,其中2012年佔比接近95%。

可以看出,即使阿膠價格瘋漲,也毫不影響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數據顯示,在2015年非處方藥消費額排名中,阿膠以65.82億元居於榜首。而2016年第一季度的排名前十中,僅阿膠相關產品就佔據了三位。

阿膠銷量之所以長盛不衰,市場營銷起了很大的作用。

阿膠本爲中國有千年傳統的滋補品,養血補血的功用已經深入人心。近年來,國民收入提升,消費升級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各大阿膠品牌也善於抓住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和心理,對阿膠補血、抗疲勞、美容養顏等功用進行充分渲染。隨着二胎政策的開放,一些阿膠品牌甚至號稱具有備孕保胎的作用。

相應帶來的自然是阿膠企業營收高漲。財報數據顯示,2001年東阿阿膠銷售收入4.52億元人民幣,而到了2016年東阿阿膠的營收達到了63.17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接近20%。

在中醫藥市場,這樣的例子不止東阿阿膠一個。傳統中藥片仔癀公司本月公佈的2017年度業績快報顯示,2017年營業收入爲37.27億元,同比大增61.42%,歸母淨利潤爲7.91億元,同比大增47.45%,。

片仔癀公司收入高增長原因主要是母公司片仔癀藥業主導產品片仔癀系列產品銷售收入增加。相關數據顯示,2003年片仔癀上市之初,單粒平均售價約爲102.76元。自2005年以來,公司共發佈了十餘次提價公告,其價格也漲至如今的530元/粒,漲幅爲4.16倍。此外,基於天然麝香、天然牛黃等上游原料稀缺,片仔癀存在持續提價預期。

中藥協闢謠“水煮驢皮” 阿膠屢遭詆譭身價卻17年暴漲40倍

無獨有偶,2016年已被叫停的青海春天的“極草”冬蟲夏草純粉片,號稱“抗腫瘤良藥”,單片重0.35克,每盒81片的售價爲29888元。

數據顯示,中藥飲片的綜合毛利率超過40%,在主要大類商品中僅次於保健品。縱觀中藥上市企業2017年前三季度財報,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提取的有益成分延伸至大健康,尤其是保健食品領域,正在成爲中藥企業新趨勢。

面對動輒成千上萬的高昂中藥保健品價格,現代醫學中完全沒有的“補血補氣”說法也經常引發社會性的討論。不只阿膠,甚至像人蔘、靈芝這類傳統中藥的藥用價值也存在極大爭議。

站在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阿膠提供了大量氨基酸和蛋白質,對於消費者身體滋補一定會有一定的效果。但“進補”功能是否符合其動輒上千元的身價?

業內人士表示,阿膠已經漸漸成爲老百姓買不起的奢侈品。同LV、GUCCI等時尚類奢侈品一樣,阿膠作爲非生活必需品,其定價包括生產成本、品牌效應等多重因素,不能簡單以性價比衡量了。但“水煮驢皮”風波實實在在地給阿膠生產商們以及中醫藥市場提了個醒,再好的東西,如果糊弄消費者,那最後只能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