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針對是否將在今年退休一事表示,自己還沒想這個問題,但沒有否認會去珠海銀隆任職。在這種情況下,多家媒體已經猜測,董明珠很可能在卸任格力董事長後,前往自己投資的珠海銀隆任職。

退休應該不是"董小姐"關心的話題

中國“電動車女王”來了?董明珠任期將至或有意去珠海銀隆任職

被外界猜測多年"董小姐"是否退休的話題,似乎有了答案。

近日,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針對是否將在今年退休一事表示,自己還沒想這個問題,但沒有否認會去珠海銀隆任職。董明珠還表示堅定看好新能源汽車行業,稱自己沒什麼好擔心的,要"一路拼殺"下去。

明天財訊注意到,董明珠在2016年個人投資10億元的珠海銀隆正好在這方面實力雄厚。珠海銀隆憑藉自己的的電池技術,多年前就已拿下北京大1路電動公交車的訂單。在董明珠入股後,銀隆又在電池回收、鋰電池研發上取得多項專利。格力系多名前員工加入銀隆後,在近日也獲得了董明珠的力挺,認爲他們提高了銀隆的品質和供應鏈質量。

另外,對自己5年前與雷軍打的10億賭約,董明珠笑稱"2018年還沒有結束,格力和小米的勝負還沒定"。近期傳聞小米要進軍汽車業,雷軍恐怕等不到賭約到期,又要與董明珠在造車上競爭。

年齡超期

中國“電動車女王”來了?董明珠任期將至或有意去珠海銀隆任職

據明天財訊獲悉,董明珠之所以屢屢被傳要從格力退休,是因爲格力2016年透露的一份年報,明確寫明瞭董明珠的董事長任期到今年5月31日截止。

業內人士表示,格力電器和格力集團的控股股東是珠海市國資委,也就是說格力實際上是一家國企。而國企領導人的退休年齡是60歲,一般情況下都是到點就退,董明珠早已超過退休年齡。

退休這事也有例外情況。央企和進入世界500強的地方國企,領導人退休年齡會被放寬到63歲。如果是經營情況非常好、個人能力很強、德高望重的企業一把手還能再延遲幾年,例如董明珠的前任朱江洪就是到了66歲才從格力集團董事長的位子上退休。

但已經64週歲的董明珠,想要開啓自己的下一個五年董事長任期或並非易事。之前,由於國企領導人限制持股的規定,已經在上市公司格力電器持股的董明珠因此辭去了格力集團的職務。而僅持有格力電器0.74%的股份,恐怕也不能令董明珠放心。畢竟在2016年正是在格力股東大會上,董明珠意圖收購珠海銀隆的決定被多數股東否決。今年的董事長改選即將到來,最後結果究竟如何還真不好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接受央視採訪時,董明珠表示已經在格力內部物色了幾個接班人,並且表示格力目前的品牌影響力、規章制度都堪稱完美,年輕人現在上任會是最好的時機。

在這種情況下,多家媒體已經猜測,董明珠很可能在卸任格力董事長後,前往自己投資的珠海銀隆任職。

大有可爲

中國“電動車女王”來了?董明珠任期將至或有意去珠海銀隆任職

從事電動汽車和電池業務的珠海銀隆確實是個風口上的公司。

董明珠在2016年出資10億元入股珠海銀隆後,2017年又拉萬達、京東等知名企業入股珠海銀隆。目前,董明珠的在銀隆的個人持股比例達到了17.46%,爲其第二大股東。根據媒體報道,2017年4月,董明珠已經多了珠海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的身份。

與此同時,在過去的2017年格力已有多位員工加入珠海銀隆擔任高管,接手了採購、財務、品質、生產技術等核心業務,佔據了銀隆七位副總裁之中的四席。而在去年遭到董明珠公開指責後,珠海銀隆創始人、原董事長魏銀倉已經辭職。

對此,董明珠表示,很滿意這些格力前員工的成績,表示珠海銀隆在引入格力的制度和體系後,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年輕人都很優秀"。至於珠海銀隆創始人退出一事,董明珠表示其撐不下去,纔會把公司賣了,是自身有問題。

對珠海銀隆的未來,董明珠顯然十分看好。她不但表示會繼續開發適用於電動汽車的新型電池技術,還將進軍電池回收業務。明天財訊查閱公司資料後發現,珠海銀隆近期確實申請了回收電池的卷繞裝置等專利,並且在大量招聘工程師、ERP帳物員、資本運作經理等職務。

中國“電動車女王”來了?董明珠任期將至或有意去珠海銀隆任職

業內人士表示,各大企業近年來造車尤其是投資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爲潮流。2017年年底,一直被董明珠怒懟的小米也被傳聞要造車,雖然小米當時否認了此事,創始人兼董事長雷軍也聲稱"3到5年內不碰汽車",但媒體後來發現小米確實有這方面的企圖。

去年,小米已向印度監管機構提交的一份申報文件中表示,它可能在印度銷售"各種交通、傳送和其他運輸設備,包括部件、備件,無論這些車輛是基於電動、其他任何動力還是機械動力"。更早之前的7月,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在雷軍陪同下,出現在小米之家。小米還與北汽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內容被傳與車載硬件、車聯網有關。小米今年還面臨着IPO的壓力,急需業績提高自己的估值,未來有一天真的造車也並非天方夜譚。

小米自身資金雄厚,董事長雷軍對企業的掌控力更強。如果他想要造車或者投資新能源汽車,決策和執行的速度顯然要比董明珠任職的格力要快。不同於格力,小米近年來多元化的道路發展的比較順利,除起家的手機業務外,在智能家居、平衡車等電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相對來講,董明珠爲格力選擇的多元化業務卻出師不利。先是在工業機器人項目上失去先機,落後於收購了庫卡的老對手美的。其次,已經發展了三代的格力手機一共就賣出去5萬多臺,其中還包括強制員工購買和拿給供應商抵賬的手機。就是被董明珠寄予厚望的銀隆新能源汽車也銷量不佳,2017年未能實現1萬輛的預定目標。甚至在今年年初,珠海銀隆還被曝出拖欠供應商12億元貨款。

在種種重壓之下,已在格力奮鬥28年的董明珠該何去何從?如果不再擔任格力電器董事長,她會成爲"中國電動車女王"嗎?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