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位先生请你了解一下我们的救主,会发糖的那种

作者/ 等 待鱼鱼

编辑/ 彼方

排版/ Pel

“从《潜行吧!奈亚子》开始,克苏鲁神话在内地越来越向着‘流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方向发展,而非‘流行文化背后的影响者’。”

不知道各位读者是否有同感:看动画的时候,如果足够仔细,不仅会获得更多乐趣,也会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比如播出时话题性爆炸的日本动画《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2018),其中有一段内容如下。

Pop子、Pipi美和古怪玩意儿

Pop子Pipi美正在上演your money or your life的桥段,一个长着章鱼头和小翅膀的古怪玩意儿突然提枪出现,却不要钱,而是要Pop子信仰它。后来,古怪玩意儿幻化出众多分身,和两位女主角跳起魔性的舞蹈。

这个自称旧日支配者的古怪玩意儿究竟是什么?假设各位读者还不了解,也没来得及查一查,我可以告诉您,这古怪玩意儿叫克苏鲁,是个邪神。不仅如此,事实上,你还可以在很多电影和ACG作品当中见到它的身影。

《炉石传说》中的古神

今天,请各位读者随我一同,首先将目光投向近百年前,看看由小说家洛夫克拉夫特创造的克苏鲁神话世界,并来探寻一下它是如何潜伏到你我身边,给大家发糖的。

什么是克苏鲁神话?

一言以蔽之,克苏鲁神话是美国作家洛夫克拉夫特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创的神话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地球始终被种种威力巨大、能力超凡的未知生物(以下称为神灵)影响着。

对神灵而言,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地球生命几乎如同尘埃,没有真正的意义、也没有真正的价值。同时,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偶尔会见识到神灵留下的蛛丝马迹,并引发强烈的好奇心,进而展开探索。这些探索通常会带来毁灭性的结局。

而在众多神灵中,最为人熟知的是克苏鲁 ¹,因而整个故事体系就被人们称为克苏鲁神话。

克苏鲁的一般外形

如果以上的说明让您感到语焉不详,我们可以用洛夫克拉夫特的代表性作品《疯狂山脉》(1936)对照,进行简要的解释。

地质学家戴尔博士带领一群学者前往南极洲探险。探险过程中,先遣队与大家失去了联系。戴尔博士一行找到先遣队的营地,却发现先遣队遭遇了单方面的残杀。

经过一系列调查,戴尔博士得知,先遣队发现的史前生命遗骸实际上属于曾降临在地球上的神灵。先遣队的行为惊动了神灵,导致后者复苏,出于自卫或者单纯的“求知欲”,把先遣队屠戮殆尽。戴尔博士警告之后要去南极洲进行考察的人,一定要远离“疯狂山脉”。

正如《疯狂山脉》的情节所表明的, 克苏鲁神话的基础,实际上是一种蕴藏着危险的不可知论作为一个普通的人类,一旦试图了解与神灵有关的真相,幸运者会疯、不幸者会死。在众多克苏鲁神话作品中,因为好奇而开始调查神灵、最终发疯或者死去的,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幸存者极少,大多是“发现不对就怂了”的老实人。

这种悲观、阴暗且偶尔血腥的风格,有时会被人认为源自洛夫克拉夫特坎坷的一生。²但是,这种风格在洛夫克拉夫特去世之后也能够被其他创作者无缝延续,最终形成一个非常完整、全面的体系,说明其来源有比较统一的文化基础。

洛夫克拉夫特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基督教世界迟迟未能构建起符合本身伦理的、崭新的、完整的精神世界。在克苏鲁神话开始发展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了原有社会秩序,也带来社会价值观念的游移不定。克苏鲁神话中的不可知论、阴暗、悲观色彩都来源于人们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洛夫克拉夫特是克苏鲁神话最初的创造者,后续多个作者一起丰富了这个体系。 特别是在洛夫克拉夫特去世后继承了作品版权的奥古斯特·德雷斯,在原作基础上添加了正邪对立、元素阵营、神灵之间的冲突等设定。这些后来者在原作基础上的创作,虽然由于理念不同造成了褒贬不一的评价³, 但是也真正地将克苏鲁神话推向了流行文化。

奥古斯特·德雷斯

克苏鲁神话与流行文化在内地的古怪交点

洛夫克拉夫特在文学史中自有一席之地。他与大名鼎鼎的美国小说家爱伦·坡、创作了辛辣风趣的《魔鬼辞典》安布罗斯·比尔斯⁴ ,并称为美国三大恐怖小说家,更被斯蒂芬·金称赞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⁵ 。 而洛夫克拉夫特开创的克苏鲁神话,不但影响了随后的西方恐怖小说风格,也潜移默化地存在于影视作品、电子游戏乃至日本漫画、动画之中。

读到这里,有的读者老爷可能会说,听着有点意思,但若真的这么流行,我怎么从来没接触过克苏鲁神话?实际上,虽然听上去有点云山雾罩,但克苏鲁神话对当今的流行文化确实有非常大的影响,以至于许多流行文化受众并不知道,自己喜爱的内容有克苏鲁神话的背景。

只要你读过《Gantz》(2000)就一定知道那个古怪的黑球,和(剧透警告)结尾部分主角组进入的那个奇异世界。

只要你玩过《魔兽世界》(2004)就一定知道尤格·萨隆以及一众经常出现在团队副本中的“古神”;只要你看过《潜行吧!奈亚子》(2009)就一定知道萌化的奈亚拉托提普、克图格亚和哈斯塔。

《潜行吧!奈亚子》中的奈亚子就是克苏鲁神话中的古神

甚至在我爷爷都知道的蝙蝠侠系列,那个阿卡姆疯人院的Arkham,也是来自于克苏鲁神话中的阿卡姆镇,那个镇里也有个阿卡姆疗养院。

还有《异形》(1979)《怪形》(1982)《极度深寒》(1998)中那些恶心又恐怖的怪物,《加勒比海盗》系列(2003)中那个章鱼脸船长,《科洛弗档案》(2008)中始终看不清是什么的危险怪兽,《血源诅咒》(2015)中风景如画、治安良好的亚楠镇等等。它们都与古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飞翔的荷兰人号船长戴维·琼斯

《血源诅咒》的月神

这些都是充满了克苏鲁神话风格,乃至直接化用克苏鲁神话内容的流行文化作品。克苏鲁神话对流行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正体现于此:并非pizza一般把核心放在表面,而是像海城牛庄馅饼一样把好吃的东西包在里面,等你吃到了才知道,哦,干贝馅的。

不过,相信各位读者也注意到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我们通过影视、动画、游戏作品,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克苏鲁神话, 可大多数人在享受这些流行文化的娱乐产品之外,并未认真了解过、或者并未想到过要去了解克苏鲁神话本身。在这个方面,可以说克苏鲁神话的深远影响,反而制约了它本身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内地的流行。

时间进入新世纪,被流行文化产品喂大的一代逐渐长大,大家终于开始注意到这些作品背后克苏鲁的阴影。随着《潜行吧!奈亚子》的播放,许多观众在网络上表达出自己的疑问:这疯疯癫癫的奈亚拉托提普是谁啊?这时,自然有人给出了解答:这是个克苏鲁神话里的邪神。由此,克苏鲁神话在内地正式从幕后走向台前。

这仨可都是邪神

但是,此时的克苏鲁神话,在内地受众心中的总体印象已经与其原本面貌截然不同。毕竟大多数人首次听说克苏鲁三个字,就是源于这部恋爱闹剧动画,里面的邪神与其说是邪神、不如说是萌神。

本来视人类如草芥的邪神们,刚刚大张旗鼓来到内地,就异化成了几个外表可爱、性格扭曲、对男主角有强烈执念的女性角色。这可没办法让人感到紧张、压迫、恐惧。

从《潜行吧!奈亚子》开始,克苏鲁神话在内地越来越向着“流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方向发展,而非“流行文化背后的影响者”。近几年,有一些桌游爱好者发现了克苏鲁神话背景游戏的独到之处,还把过程录音整理后在网络上共享。更有SCP基金会⁶成员把两者合二为一,创造出世界观更为完整的设定——克苏鲁神话的受众群体变得越发硬核、专业,san值⁷稳定程度迅速提升。

B站上十分流行的克苏鲁跑团

但这人生第一粒扣子一旦扣歪了,再想把衣服穿好可就难了。如今,只要是看过一些漫画、动画,玩过一些游戏的人,提到克苏鲁神话可能都不太陌生,但克苏鲁神话的恐怖意味已经逐渐消解——在原作中对邪神的呼唤“I'a I'a Cthulhu Fhatgn”,也被内地的爱好者们音译为“哎呀哎呀克苏鲁发糖”,甚至于戏谑意味更浓的“哎呀哎呀克总发糖”

“克总发糖”的梗早已传开

克苏鲁:你说我一个邪神怎么就发糖了呢?

一个艺术体系的发展,要看自身的特点,但也要考虑具体的历史和地缘方位。作为来自西方的文艺作品,克苏鲁神话在内地的发展有一个无法回避的局限性: 我们对于宗教的看法、对于未知领域的看法,与基督教世界截然不同。

比如,“试图了解神灵会导致疯狂”这种观念,在基督教世界可以让人普遍接受,而这种疯狂带来的恐怖,也源于基督教价值观念本身⁸。但是,假如一个普通内地老百姓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个疑似克苏鲁的玩意儿,很有可能直接认为这是章鱼成精(毕竟咱们这以前是个连狐狸都能成精的地方),而对“它究竟是什么”毫无兴趣,大不了给它刻个像摆起来供一供,然后除了逢年过节就当没这回事。万一章鱼精搞出什么幺蛾子来,请个道士唱两句,也就尘埃落定。

大概就是把这个土地爷换成章鱼头,再缠上红布什么的

再比如,就在今年举办的首届上海克苏鲁神话ONLY展览 上,官方贩卖的靠垫和挂件是萌化邪神,展示立牌多是日本漫画风格的触手美男和巨乳大姐姐;参与者们的装扮类似一般的漫展,只是服装风格比较一致;活动全程洋溢着其乐融融的气息。

上海克苏鲁神话ONLY上贩售的挂件

换句话说, 在内地,与其搞那些看一眼san值就地归零的活动,不如将克苏鲁神话变得易于接受、易于传播,最好是把它做成“潮玩”、画在哥特风格小裙子的裙摆上……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形,无外乎是因为克苏鲁神话在进入内地之后完全失去了宗教文化基础。对于基督教世界来说,神代表着光明和正义,因此人们会惧怕克苏鲁神话中每一个并不美好的邪神。

然而,对于我们来说,如果神灵对我们好,我们就拜一拜;如果神灵对我们不好,那就大闹天宫砸了它章鱼脑袋 ¹⁰。“I'a I'a Cthulhu Fhatgn”就此变成“哎呀哎呀克总发糖”,从恐怖意味浓厚的邪神呼唤转变为“梗”,这是流行文化里再典型不过的能指所指异化案例。

做邪神做到发糖,这一定是当年洛夫克拉夫特始料未及的。

结语

可以想见的是,克苏鲁神话将凭借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更多渗透进流行文化尤其是ACGN创作领域。 它不太可能维持原有的恐怖面貌,而是会在作品的世界观和角色形象上产生巨大作用¹ ¹ 。

比如,目前在起点人气甚高的小说《诡秘之主》。海外读者会惊异于其阴暗、恐怖感,但对于内地读者来说,很难用恐怖二字形容这部小说,更不能称其为恐怖小说,它就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故事。

所以,即使克苏鲁神话对流行文化的渗透达到更加强烈的程度,也无法代表它正以本来面貌横扫流行文化界——虽然这已经是克苏鲁神话吸引内地受众的最好途径。

注释

¹克苏鲁(Cthulhu)是象征“水”的邪恶神灵,属于旧日支配者。洛夫克拉夫特在《克苏鲁的呼唤》(1928)中写到,克苏鲁正沉睡于南太平洋的海底都市拉莱耶,当群星到达正确的位置,它会复活并支配全世界。

²关于他的生平,网络上已有众多介绍,在此不再赘述。不过,说句神棍点的话,如果我们仔细看那些流传网络的洛夫克拉夫特肖像照,不难发现他的眉宇间总是带着烦闷和迷茫。

³一些严厉的读者甚至认为,一旦包含了德雷斯后来加入的种种设定,那么这篇克苏鲁神话作品就是假冒伪劣产品,毫无欣赏价值。

⁴他的死因至今成谜。

⁵斯蒂芬·金也创作了一些有克苏鲁神话色彩的小说,包括近期被改编为电视剧的《迷雾》。

⁶“SCP基金会”(Special Containment Procedures Foundation)是一个超自然主题的故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SCP基金会”负责在全世界范围内隐秘地控制、收容、保护超自然事物,避免它们引发危险。

⁷源于英语sanity,本来是克苏鲁神话桌游的玩家数值,现在一般用来形容人的理智程度和精神意志。

⁸洛夫克拉夫特是无神论者,但德雷斯添加的正邪神灵对立设定明显受到了基督教中善恶分明内容的影响。

only展览:即只进行指定主题作品相关活动或同人商品贩卖的漫展。

¹⁰我们与西方特别是基督教世界,对这方面区别的议论早已有之。最直观的例子是:“你们听从神的旨意、造个大船躲避洪水,我们自己想办法、三过家门而不入对抗洪水。”

¹ ¹日本漫画和动画中多如牛毛、形成风格化的触手,基本源自克苏鲁神话中邪神的外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