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就在广州,尤其是在唐朝,这座城市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大唐和大食国(阿拉伯帝国)通商已久,广州是当时唐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和重要的财赋供应地之一,也是阿拉伯商人主要聚居区。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立了市舶司,主要负责征收外商税务,但同时也给这些外国商人提供了许多优惠条件,并且还在广州建立庞大的阿拉伯商人聚居区——蕃坊,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贸易发展。这些阿拉伯商人从事海外贸易,把中国的瓷器、丝绸贩卖到西亚和欧洲,再把欧洲、西亚、东南亚等地的奢侈品、珍玩卖到中国,从事转手贸易,赚了很多钱,非常的富有。

据史料记载,仅唐代,每年到达广州的阿拉伯商船就有四千多艘,不少来自西亚乃至非洲的“蕃商”甚至在此定居,因此有了“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的说法。

唐朝末年政局混乱而黑暗,黄巢带领农民发动起义,他先在北方打了一圈,打得不顺利就转战到南方。乾符六年(879年),南下作战的黄巢,攻陷广州城。当时的广州聚集了大量的阿拉伯世界的商人,黄巢本来就爱打家劫舍,劫富济贫,这些富得流油的外国商人于是就变成了他洗劫的目标。再加上,黄巢的队伍是流寇作战,辗转大半个中国,到了广州需要补充军饷和物资。所以黄巢下达“杀胡令”,公开屠杀广州城内的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商人,人数将近12万。由于受到此战乱影响,原本万商云集的广州城顷刻之间由盛到衰。

过了几十年后,虽然黄巢起义被平复了,阿拉伯历史学家马苏弟来到广州,他写下了一本游记《黄金草原》。 在游记中提到:广州城内的桑树种植园区遭遇了黄巢军队的严重破坏,桑树不复存在。没有桑叶就无法培育蚕桑,中国的丝绸出产业遭到了严重的打击,昔日兴盛的海上丝绸之路也因此中断了近百年。直到公元971 年,宋军刚刚攻克广州,宋太祖立即下令重建市舶司,中国与阿拉伯人又恢复了海上贸易,而且宋朝海上丝路之发达,又胜过唐朝。海上丝绸之路重新涣发新的生机。

千年后,充满东方智慧的“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古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倡议,越来越多的国家、国际组织加入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实践进程,共同开启一段穿越时间与空间的新旅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