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學的專業雖然不是地質勘探,但是已經在地質隊工作了二十餘年,對地質工作有了深厚的感情,本片第十集《寶藏》的很大篇幅都是以地質工作爲主線,令我在心中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古籍的記載爲河西走廊的地質勘探提供了線索;謝家榮走進玉門進行地質調查,開啓了中國地質學家穿越河西走廊和祁連山的序幕;孫建初在《甘肅玉門油田地質報告》中對西部蘊藏石油的斷言,老君廟一號井的投產成爲中國石油工業的起點。這些知識在我觀看這部紀錄片之前是沒有接觸過的。

新生的共和國爲沉寂已久的河西走廊提供了契機。如果說通過介紹玉門油田的建成讓我記住了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領略了“鐵人王進喜”的風采,那麼鏡鐵山的命名讓我記住的不僅僅是發現一座大型鐵礦的成就、一座以鋼鐵工業爲主的新興城市在河西走廊上出現,更讓我感動的是那些爲了勘探寶藏而不懈努力、艱辛付出甚至獻出年輕生命的地質隊員。

當屏幕上了出現了爲勘探大型鐵礦而獻身的11名年輕地質隊員的姓名時,我的眼淚不禁奪眶而出,我甚至想要到嘉峪關市去瞻仰那座刻有這11名地質隊員姓名的紀念碑,畢竟,在衆多紀念碑中,鐫刻地質隊員姓名的並不多見。鎳都金昌拔地而起的背後同樣離不開那些爲了勘探鎳礦而不懈探索與辛勤踏勘的地質隊員。

河西走廊豐富的礦藏經過地質隊員的不懈探索與艱辛付出不斷被發現,昔日的河西四郡變成了今天的五座城市,作爲一名地質隊的工作者,我深深地爲前輩們的事蹟所感動,爲他們取得的成就而驕傲,爲自己能夠成爲地質隊的一員感到自豪。

在這部紀錄片中,能夠看到地質人的身影和取得的成就,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收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