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

交通运输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提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激发交通发展活力、增强内生动力,促进了交通运输行业健康发展。

浙江船舶证书“多证合一”。周雨顺 摄

交通运输“放管服”改革

向纵深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部始终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一牛鼻子,大力推进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坚持不懈加强和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动交通运输“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

着力深化简政放权。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取消、下放了“船员服务簿签发”等10项行政许可事项。自2013年以来,累计分13批次共取消、下放46项部本级行政许可事项、19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深化交通运输领域“证照分离”改革,共40项交通运输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国务院自贸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清单。

着力压实事中事后监管责任。修订30件次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对外公布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具体事中事后监管举措,确保基层监管工作有据可依。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创新“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健全信息共享机制等。

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开展证明事项清理工作,推进取消证明46项。在上海海事局实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从制度层面探索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年累计办结各类行政许可近2.5万件,上线全国大件运输许可平台2.0版,实现跨省系统数据对接。推进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进程、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减轻交通运输市场主体负担。

营商环境更优化

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市场准入门槛有效放宽,交通运输市场持续开放;市场主体负担减轻,企业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显著增强;政府职能转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效提升……近年来,交通运输深化“放管服”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

推进网约车新政落地,截至2019年11月底,已有150多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获得许可,各地发放网约车车辆运输证86万张,网约车驾驶员证185万张,形成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新业态的培育增长与传统巡游出租汽车转型升级并进的发展态势。取消“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车辆驾驶员从业资格证”“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车辆营运证(道路运输证)”两项事项,惠及600余万辆轻型载货车辆车主。“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取消后,交通运输部门将精力从大量事前审批中解放出来,采用全国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等信息化方式加强监管,汽车维修市场蓬勃发展、规范有序。

交通运输“放管服”改革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与党中央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待、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仍有差距。下一步,部法制司将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以贯彻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主线、“证照分离”改革为抓手、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企业有获得感为落点,在重点难点问题和关键环节上持续发力,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交通运输营商环境。

交通运输部法制司

记者 马士茹 薛彩云 实习记者 张雅凌 整理

责编/李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