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個地理種羣的螻蛄種羣聲通訊鳴聲結構不完全一樣,也就是說,哪怕只是河南和北京相鄰的兩個種羣各自的“語言”也不完全一樣。在這裏,螻蛄的方言指的是,螻蛄聲通訊中具有行爲意義的鳴聲信號,同一種螻蛄在不同地理環境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種羣通訊信號。

來源:中國科普博覽

俗話說,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調,說的就是方言。不止人類會用方言,動物也有方言。

國外科學家上個世紀 60 年代就開始了對鳥類的研究發現,不同的物種基本詞彙是一樣的,但是環境差異會使動物產生方言,這是動物方言產生的主要原因。然而,當環境出現差異的時候,不同種羣的動物根據環境變化調整自己的發音。另一方面,由於無法逾越的河流山川的阻隔,限於種羣內部交流的方言就會進一步加固。

下面我們就展示幾種動物的“方言”:

Part.1

“走出國門”的烏鴉能聽懂異國同類語言

在美國,烏鴉能發出一種特別的叫聲來報警,其他的烏鴉聽到就會飛走。然而,將這種叫聲錄音對着法國烏鴉播放,它們聽了不但不飛走,反而聚攏過來,或者毫無反應。

一般情況下,籠養在兩個不同國家的烏鴉,它們根本聽不懂對方的“鳥語”,對它們的呼叫也毫無反應。而遷徙於北美與歐洲之間的烏鴉,卻能聽懂異地烏鴉的叫聲,看來走出國門學習新的語言真的很重要呢!

Part.2

日本獼猴:出生不久就會說“方言”了

日本獼猴(學名:Macaca fuscata),也叫雪猴,是生活在日本北部的一種獼猴。它們是世界上生活地區最北的非人類靈長目動物。

即便同是日本獼猴,如果生活在不同地區,也會有不同的叫聲。日本京都大學的研究小組發現,知縣猴羣的叫聲頻率平均爲 670 赫茲,比屋久島的猴羣低100 赫茲左右。

另外,這兩個地方的猴羣,在剛出生的時候發音幾乎沒有區別,但僅僅過了半年,小猴的發音就開始起了變化,會說方言了。

不僅日本的猴子有方言,中國的猴子也有。

蘇彥捷是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從 2001 年開始研究金絲猴的發聲通訊,她把在神農架蒐集的猴子發出警報的聲音,在上海動物園或者北京動物園回放的時候, 猴羣沒有半點反應。

經過初步推斷, 蘇教授認爲金絲猴可能是有方言的。

如果說上面的例子兩個地區的動物距離太遠了,形成的可能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語言”,而不是“方言”了,那來舉個同物種相鄰的例子。

Part.3

“說”北京話和河南話的螻蛄

非洲螻蛄是世界性大害蟲,尤其以河南省黃河以南地區發生最爲嚴重。

螻蛄喜歡鑽到土中活動,將幼苗、幼芽咬斷致死。由於螻蛄的活動將表土層竄成許多隧道,使苗根脫離土壤,致使菜苗因失水而枯死。

1989年,爲了消滅螻蛄,我國昆蟲學家試驗了一種聲誘法。利用高保真錄音機,先行錄下雄螻蛄的“情歌”,然後拿到田間大聲播放。雌螻蛄們成羣結隊地奔向錄音機,這樣人們便可將其一舉消滅。

隨着試驗的進一步推進,問題出現了。研究人員發現,他們用北京平谷種羣聲誘捕最好的鳴聲信號在河南中牟做聲引誘的時候,發現引誘到的蟲數很少。

但是當科學家在錄河南的螻蛄鳴聲後,再用到當地鳴聲做引誘之後,結果發現,河南的鳴聲對河南螻蛄的引誘力明顯高於北京的鳴聲的引誘力。

實驗的結果不言而喻,螻蛄的鳴聲也分河南口音和北京口音。

在這裏,螻蛄的方言指的是,螻蛄聲通訊中具有行爲意義的鳴聲信號,同一種螻蛄在不同地理環境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種羣通訊信號。

每個地理種羣的螻蛄種羣聲通訊鳴聲結構不完全一樣,也就是說,哪怕只是河南和北京相鄰的兩個種羣各自的“語言”也不完全一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