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勋

刘秀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位面之子”,其故事也颇有传奇性,但对于他生平的细节,其实大部分人不甚了了。文史宴特邀汉史达人朱勋撰写汉光武帝刘秀的系列专题文章,希望大家喜欢。本文主要澄清“刘秀是农民”这一错误的历史印象。

请输入标题 bcdef

本文欢迎转载。

由于受到传统纪传体史书“传主专美“倾向,以及各种小说、影视剧的影响,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往往被塑造为平民励志和书生逆袭的形象。其实通过联系相关人物列传,以及东汉官修史书《东观汉记》中的一些细节,可以发现这种看法经不起推敲, 刘秀是毫无疑问的豪强出身。

个人身世的误解

1

刘秀的身世还得从汉景帝说起。

有一次汉景帝喝醉了酒,召幸程姬,不巧那天她正来月事。程姬不好驳皇帝的面子,就把手下的唐姓侍女乔装打扮,替自己侍寝,结果就怀了龙种,不久生了个儿子叫刘发,因为生母微贱,又是意外怀孕,所以汉景帝很不待见这个儿子,勉强封他个长沙王。

长沙国原是异姓诸侯王吴芮的封地,由于吴芮小心谨慎,长沙路途遥远,才传国五代,得以保全。不过吴氏在汉文帝后元年间绝嗣,因此封国被废除。

把刘发封到长沙,潜台词是:永远有多远,你就滚多远。那时候长沙还是偏僻之地,经济文化落后,封到这里跟流放没什么区别,刘发心里非常憋屈。

定王台现在是长沙的图书市场

后来诸王入京为皇帝贺寿,轮到刘发献舞的时候,只见他蜷着胳膊张着袖口,非常滑稽,大家想笑又不敢笑。汉景帝问他怎么回事,他说长沙国太小周旋不开,汉景帝脸上有些挂不住,就把武陵、零陵、桂阳三郡加封给他。

汉武帝时,朝廷颁布了“推恩令”,明确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土地为列侯。刘发有个儿子叫 刘买,被封为舂陵侯,舂陵原在零陵郡境内。刘买的嫡子刘熊渠继承爵位,另一个儿子 刘外出任郁林太守;刘熊渠的嫡子刘仁继承爵位,刘外的儿子 刘回出任巨鹿都尉。

汉元帝时,刘仁觉得舂陵低湿,蚊虫肆虐,简直不是人呆的地方,上书请求迁入内地。仁慈的汉元帝批准了,舂陵侯国移治到南阳郡蔡阳县白水乡(今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一大家子不离不弃,举族迁了过去。

刘钦就是刘回的儿子,初任济阳县令(不是现在的济阳,是陈留郡济阳县,在今河南省兰考市东北)。汉哀帝建平元年腊月初六,刘钦的妻子即将临盆。产妇最怕受寒,有规格限制的县署条件简陋,恐怕并不合适。于是他利用职务之便,将妻子安排进当年汉武帝修建的行宫,生下一个男孩。

正好那年秋天,县里获得大丰收,有一株嘉禾长了九个穗。《说文解字》中“秀”字解释为:“禾实也。”文化水平还算可以的刘钦,就给这个儿子起名 刘秀。

刘钦不久调任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县令,在刘秀9岁的时候,正值壮年的他突然去世。无依无靠的刘秀只好投奔时任萧县(今安徽省萧县)县令的叔父刘良,并在那里度过童年最后的时光。如果单纯看这些情节,刘秀无非就是一个童年不幸的没落皇族,似乎比后来的刘备稍好那么一点。

然而我们知道,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个人的阶级属性,不光要看他自己和自己的小家庭,还要看他所在的大家族和利益集团。在重视血缘宗族、地缘乡党的古代中国尤其如此。

南阳豪强关系网

2

王莽代汉以后,刘良弃官回乡,而在南阳一带,刘秀家的实力不容小觑。

舂陵刘氏聚族而居,当时的舂陵侯刘敞是刘秀的小叔,未出五服的近亲。同属长沙王一系的安众侯、复阳侯两支家族也生活在南阳郡境内。

刘敞在王莽居摄期间,曾任庐江郡都尉,因为安众侯刘崇起兵反莽失败,受牵连丢了官职,回到舂陵。但是他的人脉很广,又为儿子刘祉谋了一门亲事,对方是汉成帝时的丞相翟方进长子翟宣之女。翟宣袭父爵,官至南郡太守,翟宣的弟弟翟义,官至东郡太守。刘敞这样安排,似乎是想作为进身之阶。

可惜祸不单行,翟义起兵反莽失败,刘祉受牵连被捕,刘敞上书苦苦哀求才救回儿子一条性命。王莽称帝以后,刘敞的侯爵先是被降为子爵,后来一抹到底,但是他的族长身份却是雷打不动。

冥冥之中,舂陵刘氏就与反抗王莽结下不解之缘,家族可以给予刘秀兄弟巨大的支持。刘秀的兄长刘縯“好侠养士”,起兵时能够“自发舂陵子弟,合七八千人”,原因也在于此。试想家资亿万的曹操,初起时也才拉起五千人而已,如果仅靠刘縯兄弟的财力,恐怕人吃马喂都负担不起。

与刘秀相比,齐武王刘縯与刘邦更像

刘秀的外公樊重,是湖阳县(今河南省唐河县湖阳镇)的富豪,“世善农稼,好货殖”,“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上下井然有序,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他开辟农田三百余顷,兼营渔业和畜牧业,庄园中重堂高阁,蔚为壮观。

其中一个经济案例后来甚至上了著名的《齐民要术》。

他曾经想做一批漆器,按一般人的思路应该买漆买木材,但他却眼光长远,自己种漆树和梓树,旁人还笑话他迂腐,然而多年以后,不可胜用,那些笑话他的人都舔着脸来借。更难能可贵的是,樊重富不忘义,“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经常接济宗族乡里,免除他人债务。

樊重去世后,儿子们保持了优良的家风,当家人樊宏志行高洁。后来刘縯攻打湖阳县时,县尉胁迫樊宏招降刘縯,但樊宏一去不返。县尉要杀他的家属,被县吏们齐齐劝住,可见他在当地的影响力。他既然能不顾身家性命拥护刘縯,那么在物力财力上的支持肯定也不在话下。

刘秀的姐夫邓晨,世代为州郡官员,曾祖父邓隆为扬州刺史,祖父邓勋为交趾刺史,父亲邓宏为豫章都尉。有这样的家世渊源,不免有些傲气,有时看见低级官吏便不入眼。《东观汉记》中有则故事,说有一次刘秀在新野,和邓晨一起驾车出行,途中遇见郡里派来的使者,视若无睹,也不下车行礼。

使者大怒,质问他们为何不行礼,两人不愿吃亏,随口扯谎。邓晨说自己是侯府的丞,刘秀说自己是江夏的官吏。使者半信半疑,让他们拿出印信,他们支支吾吾,拿不出来。使者更加恼火,把他们扭送县里,治冒充官员之罪。但新野宰(即县令)为他们求情,很快就放了出来。

在《后汉书·酷吏列传》中,提到“光武微时,尝以事拘于新野”,这很可能是同一件事。当时一名叫樊晔的县吏,还生怕刘秀他们吃的不好,送给他们一篮糕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还有吃有喝,这哪里是服刑,这是监狱文化一日游啊!

新野还有一位来歙,他的母亲是刘秀的祖姑,妹妹又嫁给了刘秀的族兄刘嘉,亲上加亲,算起来是刘秀的表哥。来歙的六世祖来汉,在汉武帝时,作为楼船将军杨仆的副将,出击南越和朝鲜;父亲来仲,在汉哀帝时,担任谏大夫,虽然算不上显赫,但也是官宦之家。

这样一位人物——亲爹、亲叔是县委书记,族叔是红N代、省市武装部部长,舅舅是一县首富,姐夫是省地级干部子弟,大哥是当地的大哥大,表哥是将门之后,我说他是平民百姓,你信吗?

至于刘秀本人,本纪说他“性勤于稼穑”,听起来好像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可是这与他外公“世善农稼”似乎并无字面上和含义上的差别。

刘秀擅长经营田地,但不是农民

所谓“谨厚”的他其实也不是善茬,《酷吏列传》中湖阳公主一句话说漏了嘴。 公主说:“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窝藏逃犯,当地官吏都不敢上门,妥妥是扫黑除恶的对象。

而为人津津乐道的刘秀与阴丽华的爱情,也被一些好事者解读为屌丝逆袭白富美的故事,大概是看到阴家是名相管仲之后,又在汉宣帝时一夜暴富,家有良田七百余顷,奴婢成群,比得上诸侯。可是他们祖上多少代都没出过高官,在那些大家族看来,阴家就是new money。刘家这样的老贵族和阴家这样的new money,也算是门当户对,优势互补。

之所以迟迟没有结婚,大概是因为阴丽华比刘秀小十岁,当时还没有成年。后来刘秀又到长安太学深造,把自己耽误成28岁的大龄剩男。等刘縯起兵以后,游学长安的阴识回到新野,率宗族、子弟、宾客上千人加入了队伍,可见两家关系非同一般。种种迹象表明,这桩婚事其实是水到渠成的。

那么曹植、诸葛亮等人称刘秀为“布衣”,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倒也不是, 因为在官本位的中国,只要不是正式公务员编制,哪怕是腰缠万贯、呼风唤雨,你也是布衣。以古人的语境自然可以这样说,但作为现代人,就不能望文生义了。甚至都不需要遮遮掩掩地说刘秀是小地主出身,他早已绑定在南阳豪强的战车上了。

欢迎参加征文大赛!奖金多多!

文史宴“纪念金庸”征文大奖赛,诚邀各位读者参加!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