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記者東青)訊,股權質押市場一直雷聲不斷,中原證券也是頻頻踩雷者。

踩雷5股,這家券商成踩雷大戶!年內累計14億訴訟

反饋意見再次曝光資管違約

中原證券12月18日晚間公告,公司於2019年11月21日收到了證監會出具的關於其定增申請的反饋意見(以下簡稱"反饋意見")。

反饋意見中,證監會要求此次定增計劃的保薦機構和律師對中原證券擔任管理人的"聯盟17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簡稱"聯盟17號")和"中京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簡稱"中京1號")未能按期收回資金並清算事件進行持續關注、報告,中原證券及其子公司是否存在自有資金投入的情形,是否爲保本產品及相關合同約定,目前進展,將收益權轉讓給中原小貸公司的原因和考慮、目前支付情況,後續風險判斷情況和依據。

自2019年7月,媒體報道中原證券存在投資風險,中原證券隨後承認已有2.41億元逾期,存在不能按期償還本息的風險,其中就包括聯盟17號、中京1號兩個產品。

中原證券表示,公司在對上述資管產品進行後續管理的過程中,發現存在融資人不能按期償還本息的風險,引起了公司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在風險排查過程中,公司取得融資人提供虛假文件的證據並據此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已於2019年5月4日立案偵查,目前偵查工作正在依法推進。

年內累計涉訴金額達14億

近日,中原證券再次發佈公告,更新訴訟列表。該公司及子公司近12個月內累計訴訟(仲裁)金額共14.03億元,涉及案件33起。

踩雷5股,這家券商成踩雷大戶!年內累計14億訴訟

來源:中原證券公告(12月2日)

其中,涉及較大金額的案件共4起,合計9.56億元,其他訴訟或仲裁案件涉案金額合計約4.46億元,涉及案件共29起。

踩雷5股,這家券商成踩雷大戶!年內累計14億訴訟

訴訟案件基本情況表 單位:萬元 幣種:人民幣(來源:中原證券公告)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大額訴訟案中,與科迪集團的涉訴金額高達4.32億元,本金爲3億元,而科迪集團的違約金高達9700萬元。

據悉,科迪集團將持有控股子公司科迪乳業(002770)(002770.SZ)股票兩次質押給中原證券,分別獲得3億人民幣融資款(2017年7月26日,科迪集團還款9499.17萬元,至今仍有2.05億元未還)和1億人民幣融資款。

2018年1月31日和2月1日,科迪乳業的股價低於雙方約定的平倉線,同時科迪集團也沒有采取履約保障措施,導致雙方的兩次的股權質押合作違約。

此後,中原證券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科迪集團償還公司本金、利息及違約金共計4.32億元;同時公司要求有權享有質押的1.03億股科迪乳業股票的優先受償權。根據科迪乳業三季報顯示,公司賬面僅有2720.34萬元,想要償還借款,可想而知並非易事。

12億本金踩雷5股,中原證券成踩雷大戶

上述14億和科迪乳業只是中原證券"踩雷史"上的冰山一角,這也不是它第一次暴露資金風險。

踩雷5股,這家券商成踩雷大戶!年內累計14億訴訟

(來源:中原證券公告)

2019年3月29日,中原證券披露的關於累計涉及訴訟事項的公告顯示,對中原證券及子公司近12個月內未披露的累計涉及訴訟(仲裁)事項進行了統計,中原證券有4宗重大訴訟案件,累計訴訟(仲裁)金額合計約9.47億元,其中涉及本金7.88億元,踩雷四宗質押。

踩雷5股,這家券商成踩雷大戶!年內累計14億訴訟

(來源:中原證券公告)

第一宗重大訴訟案件涉及本金2億元。2017年12月25日,中原證券與神霧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協議》(協議編號:20170035)。2018年2月1日神霧集團質押其持有上市公司神霧節能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0820)股票跌破處置線140%,經通知後其未採取任何追保措施也未按期償付利息,已構成違約。

第二宗重大訴訟案件涉及本金2億元。2017年8月31日,公司與新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光控股")簽訂了《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協議》(協議編號:20170021),2018年9月28日,新光控股未按約定歸還公司本金100萬元,也未按約定支2018年三季度末利息人民幣98.63萬元,已構成違約,且其質押持有的新光圓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股票代碼:002147)3185萬股於2018年10月11日全部被司法凍結。

第三宗重大訴訟案件涉及本金1.88億元。2017年11月7日,公司與石河子市瑞晨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石河子瑞晨投資")簽訂了《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協議》(編號:20170038)。2017年11月22日,雙方簽訂了《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協議(初始交易)》(編號:20170087)。截至上述協議規定的購回交易日期滿,石河子瑞晨投資沒有依約履行購回義務,其行爲已構成違約。

財聯社記者通過梳理中原證券公告時查詢發現,石河子瑞晨投資質押給中原證券的是2572.83萬股廣東銀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股票代碼:300221)。

第四宗重大訴訟案件涉及本金2億元。2017年10月16日,公司與被告長城影視文化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協議》(編號:20170033)。2017年10月17日,雙方簽訂了《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協議(初始交易)》(編號:20170064)。2017年10月30日,雙方簽訂了《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協議(初始交易)》(編號:20170071)。2018年8月23日,長城影視質押其持有的上市公司長城影視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股票代碼:002071)股票跌破處置線130%,經通知後其未採取任何追保措施也未按期償付利息,已構成違約,且兩筆融資分別於2018年10月16日、2018年10月29日到期,長城影視亦未按照約定期限歸還本金2億元及相應利息。

這也意味着,加上科迪在內,中原證券至少已有12億本金踩雷5股。

被指風控缺失內控制度敲起警鐘

上述踩雷閩興醫藥和科迪乳業或許可以將部分原因歸結爲市場因素,中原證券或許還有點小委屈。但是反觀後面的幾個案子,中原證券又該如何解釋?"粗心"的中原證券,終得自行承擔結果。

據悉,中原證券去年年中曾發一則公告,2018年8月2日,中原證券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2018〕76號),公司擔任天津豐利收購傑能科技項目財務顧問,未能發現天津豐利使用上市公司關聯方傑能科技的資金用於收購其股權。中國證監會認爲,中原證券上述行爲違反《證券法》第一百七十三條的規定,構成《證券法》第二百二十三條"證券服務機構未勤勉盡責,所製作、出具的文件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所述情形。中原證券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爲項目主辦人衛曉磊、穆曉芳。

中國證監會決定,一、沒收中原證券業務收入10萬元,並處30萬元的罰款;二、對衛曉磊給予警告,並處以10萬元的罰款;三、對穆曉芳給予警告,並處以5萬元的罰款。

雖然天津豐利收購傑能科技項目與科迪乳業股權質押項目屬於不同的業務線,但是從這系列時間可以看出中原證券踩雷並非偶然,內控缺失、項目把控不嚴由來已久。

對此,一家券商固收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對於承銷商來說,債券違約的發生主要影響兩部分業務:一是自營部門的債券發行;二是投行部門的債券承銷。

除風控缺失外,在債券存續過程中,券商未能很好地履行職責也是踩雷的重要原因。對此,監管層對債券違約風險也頗爲關注。證券業協會於9月11日、9月20日分別在上海和廣州舉辦兩期證券公司債券違約風險處置專題培訓班。培訓對象主要是證券公司債券承銷、受託管理、債券投資、合規風控部門負責人及業務骨幹。

值得注意的是,中原證券發佈14億訴訟公告之後,公司表示,暫無法判斷上述訴訟案對本期利潤或期後利潤的影響。

業績乏善可陳評級連降6級

2017年1月3日,中原證券在上交所上市。中原證券的募集資金總額爲28.00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募集資金淨額爲26.73億元,全部用於補充公司的營運資金。

踩雷5股,這家券商成踩雷大戶!年內累計14億訴訟

上市兩年有餘的中原證券在資本市場表現差強人意,近兩年公司業績大幅下滑。中原證券2017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91%,2018年營業收入同比減少23.19%;2017年、2018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同比減少38.50%、85.12%;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分別同比減少33.85%、89.04%。

踩雷5股,這家券商成踩雷大戶!年內累計14億訴訟

踩雷5股,這家券商成踩雷大戶!年內累計14億訴訟

根據中原證券年報顯示,2015年-2018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4.06億元、7.19億元、4.42億元、0.66億元,2018年不足2015年歸母淨利的5%。

據2018年年報,2016年、2017年、2018年,中原證券的營業收入分別爲20.09億元、21.48億元、16.50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爲7.19億元、4.42億元、6578.76萬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分別爲6.65億元、4.40億元、4824.44萬元。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2018年7月27日,中國證監會公佈了2018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顯示中原證券評級由A級跌落至C級,一次性被下調了6個等級,成爲2018年度評級降幅最大的券商。

根據《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證券公司分爲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大類11個級別。A、B、C三大類中各級別公司均爲正常經營公司,其類別、級別的劃分僅反映公司在行業內風險管理能力及合規管理水平的相對水平。D類、E類公司分別爲潛在風險可能超過公司可承受範圍及被依法採取風險處置措施的公司。

對於中原證券此次連降6級的原因,華北某券商一位非銀金融分析師認爲,與該公司立案調查以及被罰相關。財聯社記者瞭解到,在此次評級的2017年5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券商評級考察期間,中原證券共三次收到監管通知。上述向記者表示,:對於中原證券來講,合規審慎經營是當務之急,只有合規,減少扣分項,纔有希望在來年的評級中上升。"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