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圈圈丸

《星球大戰》系列無疑是電影史上最經典的IP之一。它的人氣在歐美經久不衰,幾代觀衆都對它讚譽有加,它的吸金能力也同樣前無古人,不管是票房、周邊還是衍生品,在多個領域都能開花結果。可以說《星球大戰》是極少數突破了"國民級"標籤,達到"世界級"水準的超級IP,它不只是電影,更是一種文化現象。

初代海報

然而在票房能力極強的中國電影市場,《星球大戰》系列並沒有取得過驕人的票房成績。在中國觀衆之間,《星球大戰》也沒有成爲過最大熱度的討論話題甚至是文化現象。這個"水土不服"的狀況也已經被各方媒體質疑過許多次,七嘴八舌討論過各種原因,但一直沒有具體的總結。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詳實的解釋一下,《星球大戰》在中國火不起來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星戰浪潮與中國擦肩而過

我們現在回過頭去追溯《星球大戰》誕生的歷史,能夠極強的感受到它作爲一部電影所攜帶的"使命感"。

20世紀60年代,科幻作品開始成爲文學領域的第一熱門,不管是小說、漫畫還是影視作品,大量科幻題材開始井噴式的出現。尤其是到了1968年,《2001太空漫遊》橫空出世,它的成功開啓了電影時代的大科幻元年。並且該片在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後,也讓行業的人意識到了"特效"最好的夥伴或許就是科幻片。

《2001太空漫遊》劇照

在這之後科幻題材在全球範圍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尤其是《星際迷航》的電視劇,在整個60-70年代成爲了許多歐美影迷的科幻啓蒙,備受當時的年輕人喜愛,畢竟沒有什麼事比在宇宙中冒險和戰鬥更讓人覺得熱血和浪漫。

《星際迷航 原初》劇照

到了70年代末,科幻迎來了一次大突破。那個時候在影視文化輸出方面頗有影響力的美國和日本分別推出了自己的科幻經典,現在也都"名聲顯赫"。日本那邊的,叫做《機動戰士高達》,美國那邊的,就是《星球大戰》。

這兩部作品現在分別都是各自領域的科幻鼻祖,"高達"這個IP在動漫圈的影響力不言而喻。而《星球大戰》除了開啓了一個經典電影科幻片系列,它還同時向世人展示了電影CGI特效技術的可能性。觀衆們第一次在大熒幕上看到可以成爲"震撼"的CGI,就始於1978年的第一部《星球大戰》。

我們現在很難去界定到底是《星球大戰》推廣了CGI,還是CGI技術成就了《星球大戰》。但是雙方在當時確實爲電影行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從那以後,CGI技術成爲科幻片的標配,到現在幾乎各個類型的影視作品都會使用不同程度的CGI。而《星球大戰》系列前後跨越40年,不同階段的系列作品都代表着當時業界的特效畫面巔峯。

初代雖然動作戲不精彩,但是"光劍互砍"的設定已經可以讓每一個少年高潮

所以,《星球大戰》本身在電影行業裏具有革命性和歷史性,在當時變成一種全球範圍的文化現象也實屬情理之中。但遺憾的是,它當時並沒有被中國觀衆熟知。

《星球大戰》引發的第一次浪潮在80年代,彼時的中國電影正在經歷復甦期。那段時間的在中國電影市場,最喫香的無疑是各種西部片。由於此前剛經歷完特殊十年時期,中國觀衆最渴求看到的就是對那個時期反思的影片,因此第四代第五代導演那些反映人民羣衆生活的影片才能在80年代大熱,併成爲一時的"政治正確",連80年代時的電影局局長滕進賢都曾表示"要大力發展西部片",可見對於西北土地與人情相關故事的熱愛已然是一種全國浪潮。

《老井》劇照,中國80年代西部片代表作

在這種情形下,《星球大戰》這樣比較"時髦"的科幻片想要在中國市場引起關注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最初的三部曲都沒有被引進過。中國西部片的熱潮也差不多持續了近10年,一直到90年代中國的觀衆們纔開始接觸到科幻片,而那個時候《星球大戰》已然過了自己的第一個巔峯期,不可能和當時正燙手的《終結者》和《異形》系列相比,這也是爲什麼在中國這兩個IP粉絲比《星球大戰》更多的原因之一。

說起科幻,大部分觀衆顯然對阿諾更熟悉

而到1999年《星球大戰》的第二階段三部曲上映,中國也第一次引進了這個系列,然而彼時的中國市場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冰河期,年度總票房不過8億。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經典如《星球大戰》,在那時想要被大批觀衆熟知也是十分困難。所以《星球大戰》在中國沒有粉絲基數,一直持續到新世紀互聯網時代,才逐漸因爲影迷們口口相傳被中國觀衆認識。

家庭戲對中國觀衆並不新鮮

2016年,當全新的《星球大戰》三部曲來襲時,中國觀衆是有些興奮的。畢竟終於可以在大熒幕上看一看這個傳說中的科幻神作。也正因爲許多人是慕名而來,獵奇心態很重,讓新系列的第一部《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在中國收貨了8.1億票房的好成績。

BB-8在當時獲得一致好評

中國觀衆驚人的消費力讓迪士尼對於《星球大戰》此後在中國市場的成績充滿信心,爲了進一步吸引中國觀衆,次年的《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還邀請到了姜文和甄子丹兩位中國的頂級演員助陣。然而意外發生了,《俠盜一號》在中國僅收穫4.77億的票房,是上一部的一半,是哪裏出了問題呢?

他倆一起演個國產片,票房也能輕鬆七、八億吧

當問題還沒有深究,正片系列的《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隔年就上映了。這一次,票房成績又掉了50%,只有2.67億。每一部之間的票房下滑如此嚴重,中國觀衆的消費力去哪裏了?

其實這就是《星球大戰》在中國沒有火起來的另一個關鍵原因——內容不足以吸引中國觀衆。

我們先來總結一下《星球大戰》系列此前在歐美成功,最吸引觀衆的三個點。首先,科幻片題材,世界觀龐大,宇宙戰爭背景;其次,代表時代最高技術規格的CGI特效;最後,映射家庭矛盾的故事線。

然而到了201X年,科幻片和大背景早已不能成爲吸引觀衆的新招式,大世界觀已經成爲了大片的一項標配。而頂級華麗的CGI特效觀衆也沒必要從《星球大戰》裏去感受,完全可以從隔壁的漫威那邊看個夠。

而作爲劇情核心的家庭矛盾戲碼,對中國觀衆來說是最不新鮮的。且不說絕大部分人都在高中課本里學過的話劇《雷雨》,那就已經把家族的情恨糾葛描繪到了極致。再瞧瞧中國這批看着《滿城盡帶黃金甲》和《夜宴》長大的影迷,他們並不會覺得"爸爸砍兒子"、"兒子殺爸爸"是多麼新奇的設定。

經典橋段,"我是你爹"

綜上所述,《星球大戰》主打的閃光點沒有一個可以戳中這一批中國觀衆,再加上中國觀衆對這個IP沒有情懷加成,因此想要取得如同歐美那樣的票房成績幾乎不可能。

中國不是《星球大戰》的主戰場

其實發行方迪士尼自己也十分清楚《星球大戰》在中國沒有足夠的粉絲基數,他們自己也並沒有期待《星球大戰》能夠在中國市場取得像漫威那樣的驕人成績。這些心態從他們的營銷就能看出來。

近幾年《星球大戰》系列出新的預告片和新的物料時,都沒有如同漫威系列電影那樣的推廣力度,我們看不到微博上大量的營銷推廣或者市面上的地推廣告。在影片上映之前的首映禮和陸演,也只是部分演員到場,而且事後沒有大規模的宣傳,甚至連相應的視頻資料都沒有。

《最後的武士》在中國的首映禮並不隆重,圖片來源見水印

與之相比,同樣屬於國外科幻經典的《星際迷航》宣傳就要認真的多,不僅導演以及所有主演都來到中國,還在正值中秋節期間做了一期"製作月餅"的節目,在***上傳播很廣,十分親民。這種效果也很明顯,大力度的推廣讓《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在中國取得了4.4億的票房成績。

《星際迷航3》當時在中國的"月餅營銷"很成功

而同樣屬於迪士尼,近十年在中國俘獲無數粉絲的漫威系列,在中國的推廣力度可見一斑,預知相比,《星球大戰》給人的感覺是迪士尼在中國上映後有多少票房都無所謂,反正不影響它的全球大盤就行。這樣的態度,不得不讓人覺得有些傲慢。

沒有粉絲基礎,也沒有能夠抓住中國觀衆的內容爆點,再加上新片在中國的營銷力度不足,我們預計最新一部《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在中國的票房成績比起前作會再次下跌50%,甚至可能只有不到1億人民幣的票房成績。

但是國內的《星球大戰》粉絲並不用難過,即使是在中國市場不成功,《星球大戰》在電影歷史上的地位與成績也足以讓它自己和它的粉絲驕傲。每一個經典電影和爆款電影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時代浪潮的眷顧,《星球大戰》或許沒有搭上中國電影市場這個熱浪,但它本身其實也已經在電影的海洋裏暢遊已久,無需再證明什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