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部電影對於當時和戰後的日本年輕人來說,都很有感觸,關於艱難努力上進的故事,每個人都能產生共鳴,但是小津更有深度的是,用家庭的親子關係去解釋日本社會的問題,貧富差距大,以及教育難以使普通人跨越等級等等,而對於當下的我們而言,這部電影依然是很超前,北上廣多少年輕人妄圖通過各種方式去擺脫舊階層,但是結果會是怎樣。小津戰後歸來之後,拍攝了一部關於戰爭題材的電影《風中的母雞》,這部電影讓小津備受爭議,他沒有過多講述戰爭,只是很平靜地講述了一個很殘酷的故事,一個母親在戰爭期間因爲兒子病重,爲了籌錢去賣了一次身,丈夫從戰場歸來後,難以原諒妻子的行爲,在憤怒之中,把妻子直接推倒從樓上摔下來,最後面對一團糟的戰後生活,二人重歸於好。

(文:捉風捕影)

在上一期文章裏介紹了日本電影巨匠小津安二郎的生平及電影風格(被評爲史上最偉大的亞洲導演之首,電影巨匠的不平凡之路(上)),本期接着往下聊!

一心只做豆腐的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如他自己所堅持的那樣,“寧要靜水,不要深淵”。除了第一部《懺悔之刃》是有戲劇衝突的古裝片外,他的所有作品都以家庭爲主題,同一班底的演員,類似的故事。小津的電影世界是一個人的一生,他的每部電影都在人生的各個階段等着我們。低機位,固定機位單鏡頭,人物的正面單鏡頭給了角色最大的尊重,雖然小津最初這麼做是爲了不拍到攝影棚上的電線,但是慢慢就變成了風格。電影中的越軸大忌,小津從來都是毫不在乎的,他認爲只要不影響觀衆理解電影,一切規則都是可以打破的。

被評爲史上最偉大的亞洲導演之首,電影巨匠的不平凡之路(下)

小津經典作品《東京物語》

看小津的作品時,你可以在他身上看到專屬於日本導演甚至是日本文化的特點,完美地做到國際性與民族性的統一,即使小津年輕時壓根不愛看日本電影,最愛的導演是劉別謙和金維多,但是他拍出的作品不僅僅飽含濃濃的日本風格,並且還收穫了一堆國際粉絲。德國的電影四傑之一的維姆文德斯,專門爲小津拍了部紀錄片《尋找小津》,去追求小津電影世界中的東京。文德斯稱小津改變了他的生活,他的電影使我們依序把生和死連結到一起。

被評爲史上最偉大的亞洲導演之首,電影巨匠的不平凡之路(下)

1959年的彩色兒童喜劇片《早安》是對1932年默片的翻拍

其實早期小津的電影很多都是輕鬆有趣的喜劇,像《儘管大學畢業了……》《開心地走吧》《我出生了但……》等等,小津的1929年的一部電影《年輕的日子》更是部默片,但有趣程度卻不亞於卓別林的喜劇,整部影片充滿青春的活力,並且喜劇元素使用的很嫺熟,兩個大學生追求一個女孩,最後發現女孩早有所愛。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部影片中有小津的御用主角,年輕的笠智衆,25歲的笠智衆帥氣又有活力,在之後小津一系列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慢慢地蛻變成一個不善言辭的老父親的形象。

被評爲史上最偉大的亞洲導演之首,電影巨匠的不平凡之路(下)

《年輕日子》裏的笠智衆

1936年小津的第一部有聲片《獨生子》,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影片。講述農村的老母親辛苦把兒子送去東京想讓他出人頭地,最後卻夢碎的故事。這部電影對於當時和戰後的日本年輕人來說,都很有感觸,關於艱難努力上進的故事,每個人都能產生共鳴,但是小津更有深度的是,用家庭的親子關係去解釋日本社會的問題,貧富差距大,以及教育難以使普通人跨越等級等等,而對於當下的我們而言,這部電影依然是很超前,北上廣多少年輕人妄圖通過各種方式去擺脫舊階層,但是結果會是怎樣?這部電影可以給我們其中一種答案。

被評爲史上最偉大的亞洲導演之首,電影巨匠的不平凡之路(下)

《獨生子》中老母親妄圖兒子出人頭地對希望破滅

小津戰後歸來之後,拍攝了一部關於戰爭題材的電影《風中的母雞》,這部電影讓小津備受爭議,他沒有過多講述戰爭,只是很平靜地講述了一個很殘酷的故事,一個母親在戰爭期間因爲兒子病重,爲了籌錢去賣了一次身,丈夫從戰場歸來後,難以原諒妻子的行爲,在憤怒之中,把妻子直接推倒從樓上摔下來,最後面對一團糟的戰後生活,二人重歸於好。這也是小津對戰爭的態度,之後的影片《東京物語》《秋刀魚之味》中都會稍微涉及到戰爭的元素,但是,他不做過多的說明,如《秋刀魚之味》的笠智衆,從前的部下很懷念當兵的歲月,笠智衆卻不願提起。

被評爲史上最偉大的亞洲導演之首,電影巨匠的不平凡之路(下)

《風中的母雞》和《秋刀魚滋味》中都體現了小津對戰爭的態度

到了《晚春》之後,在《麥秋》《早春》《秋日和》等等一系列的影片他的風格越來越成熟,更加精緻凝練,關於嫁女,關於生與死。在《彼岸花》中,笠智衆扮演的鰥夫老父親,因爲苦惱自己管不住女兒,感嘆了一句“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悟葉已秋聲”,雖然不知道這是翻譯的二次創作還是,小津原本就喜歡朱熹的《偶成》,這也是小津的最關注的東西,人在四季的輪迴變遷中,體會人生的無常。

被評爲史上最偉大的亞洲導演之首,電影巨匠的不平凡之路(下)

在《晚春》《秋日和》中的額原節子

而作爲經典的《東京物語》更是把他的所有特點都發揮到了極致。在社會的發展中,舊的家族形式面對着挑戰,這是小津一直關注的問題,父母爲了去東京看各自成家的兒女,但是首先兒女們並沒有成才,只是很平凡的生活着,其次,兒女們很忙無瑕顧及父母,反而把他們支到外地旅遊。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是在這個現行的家庭形式中存在,就一定不能避免這種悲哀。小津電影中最偏愛的構圖二人並排交流的雙人側影,父母親在遊東京和逛熱海中都有這樣的場景,對於這二人而言,這個姿勢是最親密的,然而對於我們觀看者而言,在宏大的世界中,只有這側影二人相依,略顯孤單。

被評爲史上最偉大的亞洲導演之首,電影巨匠的不平凡之路(下)

無所不在的二人側影

即使小津在國外收穫了一堆粉絲,然而對於日本新浪潮的旗手們,包括他的徒弟今村昌平而言,以及當下活躍的導演園子溫等人,都是把小津當做反對的目標,但是這並不意味着他們討厭小津,而是他已經變成一個權威的象徵,要想日本電影更進一步,必須打破他的限制。而更重要的一點是,他曾說過泥中之蓮的話,泥是現實,蓮也是現實,小津他很厭惡戰後的混亂骯髒的生活,所以他只想表現那些在這些骯髒中頑強純潔地綻放的生命,但是跟隨小津的這種一生不變的風格中,我們漸漸接近了生命的本身,也就是小津所說的餘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