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范闲对滕梓荆的尊重,换回滕梓荆对范闲的交心,因为在那个时代,没有人把他当一个人看待,都当他是一个护卫,就连他被杀,人们劝阻范闲时都在说:“死的就是一个护卫”。滕梓荆是鉴查院四处的探子,接到密令后去往澹州范府刺杀范闲。

滕梓荆是鉴查院四处的探子,接到密令后去往澹州范府刺杀范闲。刺杀失败却和范闲结下不解之缘。

范闲回京都时,他也跟随而去。他求范闲去鉴查院拿密卷,密卷记录他家人的去向,可范闲拒绝了。范闲问了他三个问题:一、那份问卷上是什么?二、当年你为什么要刺杀朝廷命官?三、你放弃一切是为了什么?他和范闲讲述往事。滕梓荆骨子里是一个侠客,他看不惯欺凌,在一次帮扶中,他被陷害,无奈之下加入鉴查院。在范闲那儿他得到尊重,他不要滕梓荆的命,只因为滕梓荆的心未冷,这就是范闲帮他的理由。在滕梓荆心中家人永远是第一位

范闲对滕梓荆的尊重,换回滕梓荆对范闲的交心,因为在那个时代,没有人把他当一个人看待,都当他是一个护卫,就连他被杀,人们劝阻范闲时都在说:“死的就是一个护卫”。

滕梓荆时隔多日见到妻儿,他非常激动。他是一个温柔的丈夫,一个不怎么称职的父亲。他喜欢为自己的孩子做一些刀枪棍棒,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儿子终于开口叫了他“爸爸”

这一声“爸爸”让滕梓荆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他渴望安宁,但是面对范闲,不断陷入宫斗漩涡时,他还是愿意站在范闲身边,只因范闲是他的好兄弟。

二皇子约范闲到花船小聚,滕梓荆架着马车带他前往,结果路上遭遇八品高手程巨树的埋伏,面对这么一个强悍的高手,滕梓荆可以逃跑,可若是他逃了,那么范闲必死。一面是死,一面是妻儿。他选择了死,为了兄弟选择对不起妻儿。

在古代,抛妻弃子乃是常事。连年征战多少女人成为寡妇。但滕梓荆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在面对委屈,面对死亡时,他想到的还是保全自己的家人,可见家人在滕梓荆心中占有多么重的地位。

滕梓荆是一个只要一头牛、两亩地、每月五十两银子的护卫;是一个说如果遇到危险,自己肯定丢下范闲逃跑的护卫;结果却不惧生死,以命相搏的钢铁护卫。只因他把范闲当做家人,当做最亲的兄弟。滕梓荆却不是一个好丈夫

滕梓荆可以为兄弟、妻儿舍弃自己的生命,但在照顾妻儿上却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他的死对于妻子来说是一个打击,而且是双重打击。

记得滕梓荆刚回京都见到妻儿时,妻子以为他死了,却没想到他还活着。他给了妻子希望,却又再次传出噩耗。

他告诉妻子:“我不愿住在京都,每晚必会回家,记得为我留盏灯”妻子回答:“你不回,灯不灭”天亮了,灯未灭,回来的却是冰凉的尸体。那个曾经说要给孩子找先生的父亲;那个曾经说要一起归隐田园的丈夫再也回不来了。

在那个时代,若没有范闲的暗中帮助,她们娘俩怎么活?寡妇门前是非多,若没有范闲暗中保护,她们未来的日子,将是何等煎熬。

滕梓荆不是一个好丈夫,因为他从未顾及过家人的感受,一切都由着他的性子而过活。滕梓荆牺牲正是为了心中那份正义

每个时代都有牺牲者,一个不起眼的护卫,就算是死也没人在乎。而鉴查院门前立着的石碑写着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滕梓荆就是牺牲者,他追随范闲,不就是因为范闲当他是一个“人”吗。

他固然不是一个好丈夫,却为了守护那来之不易的尊重,牺牲掉自己的生命。他相信范闲会照顾他的家人,相信范闲总有一天会改变这个社会,哪怕只是前进一小步。那么对于他的孩子来说,也是一大步。只因他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遭受委屈,甚至死亡时也只被世人说一句“他不过是个护卫的儿子”。

他的死促使范闲的成长,他的死逼着范闲不断前行。只有范闲不断强大,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去改变这个社会。

在大义与感情之间,他选择大义,对于范闲是忠,对于妻子是痛。妻子一句:“我一个妇道人家,不识大体。我心有不甘、难掩怨尤”表明在家庭面前,滕梓荆不合格。

作者介绍:司徒龙嘟,白天工作,夜晚带娃写作。自从有了小棉袄,开始关注情感问题。身为宝爸的我,从现在开始总结经验,与大家探讨情感问题。如有不足,还请多多指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