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寨機是憑藉劣質的零部件拼湊還獲取利潤的,而小米的性價比品牌——Redmi可以說是山寨手機的剋星,藉助於小米優秀的供應鏈掌控能力,手機的成本可能和山寨廠商使用劣質零部件成本相似,而且Redmi手機的性能和質量又遠遠優於山寨手機,所以原先的山寨手機廠商肯定對小米表示不滿。就拿手機行業來說,小米手機的出現給了廣大消費水平不高的用戶羣體也能用上旗艦機的機遇,也基本消滅了山寨廠商。

小米,一個神奇的名字,是廣大消費者的福音也是一衆山寨廠商的噩夢。成立9年來,小米不僅僅專注於手機的設計製造,更是將觸手延伸至智能家居、數碼3C等方面,“雜貨鋪”也成爲小米的代名詞。

小米起於互聯網,互聯網營銷模式深入人心,小米的高管在微博等社交平臺上宣傳自家的產品,提高產品的知名度無可厚非。互聯網營銷使得小米的營銷成本很低,企業可以獲取更多的利潤或者降低產品的價格給消費者更多的實惠。但是,就是小米的發家之地——互聯網,小米經常被各路水軍攻擊、嘲諷、科普...小米動了別人的蛋糕

1.小米基本消滅了山寨手機廠商。不得不說,小米的性價比模式對於行業的發展是降維打擊,極大地拉低了產品的價格,給消費者更大的實惠。就拿手機行業來說,小米手機的出現給了廣大消費水平不高的用戶羣體也能用上旗艦機的機遇,也基本消滅了山寨廠商。雖然現在山寨手機還是會在某多多上出現,但是敢光明正大擺出來賣的,幾乎沒有。山寨機是憑藉劣質的零部件拼湊還獲取利潤的,而小米的性價比品牌——Redmi可以說是山寨手機的剋星,藉助於小米優秀的供應鏈掌控能力,手機的成本可能和山寨廠商使用劣質零部件成本相似,而且Redmi手機的性能和質量又遠遠優於山寨手機,所以原先的山寨手機廠商肯定對小米表示不滿。

2.小米手機拉低了友商的利潤空間。在智能手機剛普及的年代,旗艦機動輒四五千的價格令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然而小米1999橫空出世,一下子掀起了手機搶購熱潮,即使是華爲,在旗艦機的探索上,幾年前也只敢從2000多元往上探,如今也是超越了5000元檔。原來很多米粉嘲諷OV“高價低配”、“廠妹機”也說明了小米的性價比模式深入人心,高價低配的手機在未來只會越來越少,大廠也不得不推出主打性價比的子品牌來分一杯羹,比如IQOO、realme系列等,推行性價比的弊端就是利潤受限。沒有核心技術

小米最爲大家詬病的就是,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這也是很多水軍一直攻擊的重要方面。但是,在全球化時代,終端企業大多是靠整合供應鏈來製造產品的,這樣成本低並且容錯率高。小米巨大的出貨量使得小米對供應鏈的把控程度很高,榨取供應商的利潤爲消費者謀福利,這是小米經常在做的事情。

但是小米並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或者說沒有能力去研發核心技術。性價比模式代表着小米的整體利潤低,而研發芯片需要鉅額的資金投入。而很多人就會說,華爲有自己的麒麟芯片,爲什麼小米沒有?小米要不是依靠高通早就完了...等等,這一系列言論是對小米缺乏核心技術最爲經典的質疑。

但是這樣對小米確實有點苛刻了,畢竟成立9年的企業怎麼和30多年的企業競爭?大家還是要給小米一些時間和發展空間。缺點被無限放大

用戶會使用小米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性價比。

但是性價比並不代表着產品面面俱到,對於廠商來說,是在產品上一些功能的取捨。但是當用戶使用小米手機之後,發現一些小小的bug,便會認爲小米“垃圾”。這種情況我經常看到,可能是小米太被神化了,導致用戶的期待太高了。畢竟,當你發現辛辛苦苦搶購到的手機出現一些小瑕疵,內心肯定會十分不滿。而如果你只是將就着用一部手機,並不會覺得那些缺陷有什麼問題。所以我們基本聽不到紅米手機用戶發牢騷,基本是購買小米旗艦機的用戶在網絡上表達自己的憤怒。

當然,性價比並不是藉口,只是希望小米能夠對品控更好地把關,做好旗艦機型用戶的體驗。小米高管之“懟”——和友商的相愛相殺

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網絡是提高產品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小米的高管經常在網絡上懟友商,這已經成爲行業內的常態。尤其是“盧十瓦”,自從入職小米以來,一直盯着對標品牌——榮耀,很多言論不免引起用戶的反感。

但是這些,更多地體現的是小米的無奈。在國內手機市場一半盡歸華爲的情況下,國產廠商的生存空間被極度壓縮,通過品牌對標提高產品的影響力是必不可少的。其實,小米“攻擊”華爲也是對華爲的一種肯定,向標杆企業看齊乃至超越標杆,這在品牌發展這一塊十分常見。網絡水軍的惡意攻擊

網絡水軍是小米被黑的主力,水軍的祕密各大廠商已經心照不宣了,在互聯網上,通過水軍攻擊友商產品是最爲高效和低成本的手段了。網絡水軍這一塊大家都十分清楚了,具體是哪家廠商僱來的也沒有證據,只能說這一手段真的low,但是效果很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