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電車匯查實,國內主流整車企業,目前應該已收到了補貼過渡期延續的政策風聲,部分企業已在內部放話,不必擔心跨年交車帶來的補貼退坡風險,全力沖年底銷量。據電車匯得到的最新獨家消息,2019年初補貼政策將設過渡期,與2018年的補貼政策類似,過渡期間,補貼按比例調整,過渡期後,執行最新的補貼標準。

  新能源車企似乎更加敏感。近期,電車匯觀察到多家新能源車企,尤其是客車企業,趁着年底前都在銷售端努力,打出各種促銷政策,以求在年底前儘量多賣車,在2019年補貼退坡一定的情況下,以此來抓住2018年標準覈算新能源汽車補貼最後的尾巴。

  實際上,從行業整體來看,新能源車年末放量已是普遍現象。來自乘聯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72.6萬臺,同比增長近1倍。其中10月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售119,793臺,同比增長8成。2016年底、2017年底,新能源汽車都有過放量的現象產生。不過從今年的情況來看,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

  2018年春節前兩天,財政部率先公佈了2018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補貼退坡幅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一時間新能源汽車行業大有哀鴻遍野之勢。但同時,很多人也發現了,補貼政策設立了過渡期,三段式的補貼政策在新能源汽車行業裏首次出現。

  現在距2019年春節還剩70多天,按照2018年的政策走向,2018年年底至2019年年初銷售出去的新能源汽車仍然能夠按照2018年的補貼標準給予補貼。

  據電車匯此前獨家披露的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顯示,2019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將會整體降低40%,並且補貼的門檻也將大幅度提高。

  對於車企而言,有些按照2018年的標準生產出來的新能源汽車,待新政發佈後,可能就無法滿足最新的技術要求了,即使能夠滿足技術要求,在補貼退坡後,同樣的車在政策發佈後如果價格不提高,車企能夠拿到的補貼款也減少了,車企肯定是不願意的。但是如果同樣的車價格提升,補貼減少的部分讓消費者承擔,消費者必定也是無法接受的。

  車企希望抓住補貼的尾巴,消費者同樣有這樣的想法。能夠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基本都對補貼政策有一定了解,在補貼退坡是必然事件的前提下,搶在補貼退坡前把車開回家纔是最划算的做法。

  趁着新的補貼政策還未公佈的這段時間,爲清庫存,更爲應對補貼下降,絞盡腦汁把更多的車輛交付到用戶手中是車企目前的頭等大事。

  文章摘自 電車匯 20181120 發自北京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