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記者從中國移動知情人士處獨家獲悉,中國移動將在北京、上海、安徽等地率先試點推出手機資費階梯套餐,套餐外國內手機上網採取單價模式收費。早在上週,中國移動上海公司已經發布將推出階梯套餐的公告。(11月19日《每日經濟新聞》)

對於階梯定價,很多人並不陌生,因爲生活中的水電氣早已實行階梯定價。其實,2015年就傳出國內電信運營商將推出流量階梯計費的方式,但一直沒有推行。而從今年工信部鼓勵運營商推出階梯定價式資費方案以及最近中國移動的動作來看,手機資費階梯套餐真的要來了。

水電氣實行階梯定價後,用戶用量越多價格越高,這是爲了資源節約。而手機資費階梯套餐,卻是用戶用得越多價格越便宜,這是爲了鼓勵消費。從資源節約和市場交易的角度來說,這兩種階梯定價的模式都沒有錯,比如“量多而價低”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市場交易現象。

對於平時手機資費較高的“富人”來說,階梯定價有利於進一步降低資費。但平時通話少、使用流量少的“窮人”,階梯定價後資費會不會增長,卻是值得關注的問題,因爲流量越用越便宜,被認爲是讓“窮人”爲“富人”埋單。另外,運營商似乎一貫輕視“窮人”用戶。

除了讓人擔心“窮人”資費增長外,還讓人擔心“窮人”手機使用效果。因爲移動網絡是共享基站,總帶寬是有限的,當流量越用越便宜鼓勵“富人”使用更多流量後,就會佔用過多寬帶資源,有可能影響“窮人”手機使用效果,比如上網速度有可能會變慢。

因此,推行手機資費階梯套餐必須保障“窮人”的利益,一方面要防止手機資費變貴;另一方面要防止手機流量體驗效果變差。從資費方面來說,不管對待“窮人”還是對待“富人”,都應堅持“降費”原則。從使用效果來說,更應保障“窮人”有良好體驗。

雖然單個“窮人”在手機流量消費方面對運營商業績貢獻比較少,但“窮人”的基數龐大。而且,三大電信運營商作爲國有企業,也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比如在制定手機資費套餐時,應該多考慮“窮人”的訴求,“嫌貧愛富”顯然不該是國企所爲。

近年來,僅工信部就多次約談三大電信運營商,有的是因爲老用戶套餐不能更改的問題,有的針對“不限流量套餐”等問題。也就是說,運營商爲了自己的利益,多次損害部分用戶的權益。那麼,手機資費階梯套餐推出後,“窮人”用戶就會有擔心。

筆者希望,運營商把“提速降費”作爲制定手機資費階梯套餐的基本原則,緊緊圍繞這一原則設計階梯套餐,讓所有用戶能都共享“提速降費”的紅利。當然,監管部門在鼓勵運營商推出階梯定價式資費方案的同時,也要對實施情況進行監管監督。

可以肯定的是,手機資費階梯套餐比現有的套餐模式更合理:一來,階梯套餐給了用戶更多選擇,用戶可選擇更經濟實惠的套餐;二來,有利於用戶明明白白消費,如套餐外上網採取單價模式收費;三來,有利於鼓勵流量消費。但要防止流量浪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