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我大學剛開始學習心理諮詢的時候,老師教我們的第一個心理諮詢技術就是如何傾聽。剛開始我是不以爲意的,我覺得聽別人說話多簡單啊,只要你聽力正常,是個人都能做到。

  但直至今日檸檬做了這麼多年心理諮詢師,在“傾聽”這門功課上可能也才稍微摸到點邊,今天檸檬就跟大家來談談傾聽這件事。

  01

  作爲傾聽者,我們並不是任何時候都能抱着百分之一百的耐心和精力去聽對方講話的,事實上在傾聽別人的時候,我們很多時候是處於這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心神渙散。

  你覺得對方說的話一點價值都沒有,特別冗長,還很瑣碎,有一種不耐煩的感覺,又不好意思打斷她,所以任憑她繼續說。

  你雖然在聽着,但其實思維已經不在這了,也許是想着自己待會要做的事,也許是糾結晚上要喫什麼,還有可能是什麼都沒想大腦放空。

  總而言之,對方說的話你並沒有認真地去聽,她要是問你的意見,你也隨便用兩句話敷衍過去。

  你覺得自己花了時間傾聽對方了,但實際上根本沒有。

  第二種常見的狀態是帶着“人生導師”的角色去評價、審判甚至諷刺對方。

  比如你的好朋友跟你說她跟男朋友吵架了,可能事情還沒聽完,你就已經急着下結論了:“你看看,我早就說了吧,他是個渣男!你怎麼就這麼笨!”

  也許你覺得用這樣激烈的言辭可以打醒對方,但你的批判和諷刺只會讓她以後減少跟你傾訴。

  其實異位而處就能體會了。

  就好比說你今天遇到了好多倒黴事,想找個人吐吐槽訴訴苦,結果沒說兩句,對方不是在東張西望就是兩眼放空,甚至聽到你的倒黴經歷還很無情的嘲笑你,那估計你說不了五分鐘就說不下去了。

  這時候你會比之前更加沮喪,不僅覺得自己倒黴,還會覺得沒人能理解你,而這種心情會投射到你的傾訴對象身上,覺得自己找錯了人,對方不夠朋友,一點不懂你,之後也會跟她保持距離……

  02

  人際關係的改變很多時候就藏在這些細枝末節裏,不認真聽別人講話就可能讓你丟掉客戶,失去朋友,甚至讓愛人對你失望。

  想要做一個好的傾聽者,其實不需要多說什麼,用行爲表達也許更能讓對方察覺到你的善意。

  當對方說話的時候,你可以安靜的注視着他,目光注視是最容易讓人感到溫暖的舉動。

  在這一刻,你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對方身上,不管他說的是不是你感興趣的話題都要努力的去聽。

  保持身體前傾,這個動作可以無形地鼓勵對方繼續說下去。

  如果對方有什麼難言之隱,也不要一個勁的追問,適當的保持沉默,給一點鼓勵的眼神就足夠了。

  傾聽的時候不用急着想一會我要怎麼說,因爲傾聽最重要的是聽。

  即便是說,也應該是建立在聽的基礎上。

  比如闡述一下你剛纔聽了她的話是什麼感受。這樣的重複纔會真正讓對方感覺到自己被尊重。

  要做一個善於辭令的人,只有一種辦法,就是學會聽人家說話。

  

  當別人在你這得到了認同,那他自然就會把你當做“自己人”,願意跟你繼續建立更深的情感聯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