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耘说技巧】本喻极反

雪本纪

诗/刘星元

雪是最盛大的火焰——

它们随着山河起伏,沿着天空奔跑

它们将天空和大地排在一起

它们跳动,天空和大地就跟着它们跳动

它们安静下来,世界也会随之安静

安静得能让你听得见

每一座山、每一条河的呼吸

我们敬仰的神,也总是会凭借

雪的依仗出现。他像一尊鲜活而庄重的雕像

从部落的图腾上走下来

接受万物的朝拜

那些朝拜者额头上的雪片

折射出着世间最纯洁的信仰之光

远行的人踏着软绵绵的雪花归来

就像驾着云朵穿行

那么多近处或远方的炊烟从他的视线里升起

每一缕炊烟都和雪一样值得敬畏——

每一缕值得敬畏的炊烟里

都端坐着一位慈眉善目的祖先

比喻:本体+喻词+喻体

技法:

【本喻极反】喻体应该是本体的亲属,应该很和谐才对。可这种手法却把他俩推向了对立的山尖。雪本是冷的,把它比喻成火焰,还是盛大的火焰,是极热的。两者极反,一下子就产生了陌生化效果。

对立:冷——热

重点:

找到一对儿在某方面截然相反,同时又在另一个方面具有共性的事物构成比喻关系。雪和火焰在温度上截然相反,但在场面上却都很“盛大”、壮观。联系也有了,冲突也有了。

姜二嫚

晚上

我打着手电筒散步

累了就拿它当拐杖

着一束光

今天破例再举一首例诗,一方面是为了例证“本喻极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示各位比喻的无限可能。请注意动词“拄”。动词很重要,它把光给拄硬了,因而促成了这种“本喻极反”的比喻结构。(比喻不能总用“是”、“像”,在脑子里首先要摒弃“是”啊、“像”啊什么的,太低端。)我们推崇以动词为核心的比喻。诗中,光本是比柔软还要柔软的事物,竟然可以当拐杖拄着走路。岂不奇哉?

对立:光软——拐杖硬

共性:都是圆柱形

造句:

我梦见爷爷眼里噙着泪,像不知喊疼的羊羔。(老——幼 )

我装满硬币的储蓄罐里,有一枚是故乡月亮。(小——大)

长城细成一根棉线。(粗——细)

蜗牛,蹬上它的快递车,钻进北京的大街小巷。(慢——快)

【十耘说技巧】谬论!谬论!

一只鸟飞走了

诗/比特时代的老农夫

一只鸟飞走了

一片天空空了

一只鸟原来这么大

技法:

【谬论!谬论!】错误的结论,往往是诗意的。

一只鸟飞走了

一片天空空了

正常的结论是:一只鸟虽然很渺小,但对庞大的天空很重要

错误的结论是:一只鸟原来这么大

诗人最终选择错误的结论,才能瞬间击碎读者的思想准备。产生硕大如鹏的张力。

再举例:

手艺人

诗/梦之浮桥

骨科医生和木工都是手艺人

一个在身体上敲敲打打

一个在木头上敲敲打打

很明显,木工的技艺更高明

因为,我们从没听到木头喊疼

前三句得出正常的结论应该是:

很明显,医生的技艺更高明

因为,人的情况比木头更复杂

嘿嘿!道理没错,可如果真这样写,诗就成了说明书。

重点:

用这种技术写诗的时候,前边先正常叙述,该咋叙述咋叙述。到结尾,一定要找到一个听起来还真像那么回事儿(这一点特别重要),实际上却是“没理搅理,忽悠人”的假结论。

顺手造诗:(诗不好,只是举例说明这个意思)

两口子吵架

诗/十耘

茶杯脱手时,没有碎

茶杯下落中,没有碎

茶杯触到地,啪的一声

大地,才是凌迟茶杯的真凶

来源:微信公号《十耘说诗》

诗人简介:

十耘,人称十耕。一片写诗的树叶,一条有故事的虫子(当然,这虫子不吃树叶)。荣获全国徐志摩微诗歌大赛一等奖,凤城诗赛一等奖,首届国际微诗大赛大西洋赛季优胜奖,首届中国艾青微诗歌大赛佳作奖,“坤明杯”微诗大赛最佳评委奖,全国精短文学大赛“十佳诗人”,新浪微故事大赛金奖,首届科幻微小说大赛二等奖,善文化微散文大赛二等奖等奖项。诗作入选《2015中国诗歌年选》《一首诗•一座城》《大海截句集》等,作品在《世界日报》《星星诗刊》《小诗界》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

评媒编辑部信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 河南有道律师事务所主任    马  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