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博尔塔拉人引以为豪的不仅是蓝天白云,还有它……

马头琴:提升博州旅游文化实力

如今,让博尔塔拉人引以为豪的不仅是蓝天白云下的青青草原,还有马头琴。

今年9月21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马头琴通过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审批。马头琴文化基因的重要性远远超出其作为器乐的功能,加之马头琴现场演奏极富感染力,很受欢迎,渐渐成为人们了解博州的一张名片。

2010年6月24日,博州赛里木少年马头琴乐团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比赛,并获得两项奖(最佳表演奖和最佳导师奖)。

新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区,非遗资源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曲艺术、体育杂技等多个门类。近年来,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市场相融合,并大放异彩。

每年在赛里木湖畔举行的冰雪节、夏季的自行车环湖赛、百余人参加的马头琴齐奏……都是博州的品牌旅游文化活动或节目,尤其是马头琴齐奏节目,更是吸引着不少游客的目光。在辽阔的博尔塔拉草原,蓝天、白云是马头琴乐曲《万马奔腾》的天然背景,赛里木湖的水面是天然的音响,天、地、人浑然一体,令游客如痴如醉。

9月21日,以“游博州·知新疆·爱新疆”为主题的2018中国第十七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博州旅游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

2018年6月1日,博州赛里木少年马头琴乐团在北京演出。

活动现场,当婉转悠扬的马头琴声响起,身着传统服饰的蒙古族汉子跳起灵动而充满活力的萨吾尔登,观众的欢呼声顿时如潮水般响起,演出还先后在湖北省的黄石、咸宁、襄阳、荆门、宜昌等地进行,为博州推介旅游赚足了人气。

“近年来,博州紧紧围绕把旅游业发展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富民强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全域旅游、全景观光、全要素体验度假’模式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10月29日,博州外宣办副主任杨永华说,“像马头琴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了独特的民族风情,是我们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之一。”

乐团成员列队入场。

每天晚上,走进博乐市大丰祥生态园,就可以听到悠扬的马头琴声,欣赏到独具特色的蒙古族舞蹈。大丰祥生态园负责人曾雪介绍:“我们自今年开始新增了‘餐饮演艺秀’活动,通过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与旅游相结合,让更多市民和游客进一步感受新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和独特文化魅力,提升文化内涵。”

13年前,中国马头琴协会新疆分会在博州成立,协会每年都要举办初级、中级和高级培训班。目前,学员从最初的200余人发展到3000余人。这些来自博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的蒙古族、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员中,70%是青少年。

乐团成员接受采访。

博州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奏员、新疆音协马头琴学会会长苏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头琴的第四代传承人,师从中国马头琴学会 会长、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副院长齐·宝力高。在齐·宝力高的影响下,苏和对马头琴的文化基因传承和旅游业的融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建议,在众多马头琴音乐爱好者当中挑选培养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小传承人,以歌舞团、乌兰牧骑等专业艺术团体为基地,将马头琴音乐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传承、创作、演绎,使马头琴艺术更具鲜活生命力。

苏和(左)向博尔塔拉报记者介绍获得的荣誉。(石艳梅 摄)

“非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以及对人们的巨大吸引力,提高了旅游文化的内涵和品位,提升了博州旅游文化实力。”杨永华说,近年来,博州越来越多的非遗产品开始和旅游紧密结合,借助各种旅游节庆活动,与当地农牧民的活态生活体验相结合,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也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

文/新疆经济报记者马凌云

图/除署名图片,皆为苏和提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