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物燃料電池中用作電極的普通棉纖維和金屬棉纖維。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和韓國高麗大學的研究人員用組裝在棉纖維上的金納米顆粒製造了高導電性電極,提高了生物燃料電池的效率,將葡萄糖氧化酶與電極連接起來,解決了限制生物燃料電池性能的主要挑戰之一。這種電池提供的能量是傳統生物燃料電池的兩倍,可以與電池或超級電容器搭配使用,爲心臟起搏器和傳感器等可植入醫療設備提供動力。這項研究的結果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我們可以把這個裝置作爲一個連續的能量源,將體內葡萄糖的化學能轉化爲電能,用於製造金電極的逐層沉積技術精確地控制了金納米顆粒和酶的沉積,極大地提高了燃料電池的功率密度,可達3.7毫瓦每平方釐米。”喬治亞理工學院伍德拉夫機械工程學院的助理教授Seung Woo Lee說。

棉纖維由多條親水性微纖維(含有羥基的纖維素纖維)組成,研究人員將直徑約8nm的金納米顆粒用有機鏈接材料組裝到了多孔的棉纖維上,用葡萄糖氧化酶與胺功能化小分子TREN交替進行分層形成氧化葡萄糖的陽極,用具有電催化能力的鍍金電極形成發生氧還原反應的負極。“我們精確地控制了酶的含量,製造了一個非常薄的疊層,從而改善了導電底物和酶之間的電荷傳輸。我們已經在材料之間建立了非常緊密的聯繫,所以電子的傳輸會更容易。”Lee說。

與尼龍纖維相比,棉花的孔隙率可以增加金層的數量。“棉花有許多孔隙,可以支持電化學設備的活性,而且棉纖維是親水的,這意味着電解液很容易浸溼表面。”客座教授、論文的作者之一Yongmin Ko解釋說。除了提高電極的導電性外,棉纖維還可以提高裝置的生物相容性。該裝置的設計初衷是在低溫下工作,以便在體內使用。

可植入的生物燃料電池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退化,而由美國和韓國團隊開發的新電池提高了長期使用的穩定性。Lee說:“有了創記錄的高功率性能,起搏器等生物醫學設備的壽命應該會得到改善。”心臟起搏器和其他植入式設備現在使用的是電池,這些電池可以使用數年,但在手術的過程中可能需要更換。Lee補充說,新的生物燃料電池可以爲這些電池提供持續的電力,有可能在不更換電池的情況下延長設備的運行時間。

此外,爲了定時釋放藥物,臨牀上經常會植入一些臨時設備,隨着時間的推移,它們會生物降解,無需手術移除。而新型生物燃料電池可以爲這些不包含電池的醫療設備提供所需的有限電力。

未來的研究目標包括演示生物燃料電池與能量儲存裝置的運作,並開發一種功能性的可植入電源。“我們希望開發其他的生物設備,並在包含電池和高性能存儲的其他設備上做更進一步的研究。”Lee說。

編譯:花花 審稿:西莫 責編:唐林芳

期刊來源:《自然通訊》

原文鏈接: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8-11/giot-chb111518.php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爲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