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320萬年前開始的冰河時代北半球冰凍區域的最小範圍(間冰期,黑色)和最大範圍(冰期,灰色)。

美國物理學網11月19日報道,據《地球物理研究快報》10月19日刊發的一篇研究論文稱,地球目前所處的最近一次冰河時代,可能是由地球深處的變化所引起的。通過研究來自太平洋的地質證據(包括夏威夷羣島目前的地理位置),美國賴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簡稱Rice)的地球物理學家們證實:在過去1200萬年間地球確實發生了相對於其自轉軸的偏轉,從而導致了格陵蘭島向北極產生了足夠遠的位移,由此拉開了始於大約320萬年前那次冰河時代的大幕。

這一研究結論是基於對深海沉積物化石特徵、海洋地殼磁性特徵以及導致夏威夷羣島形成的地幔“熱點”位置進行綜合分析後而得出的。該論文的共同作者理查德·戈登(Richard Gordon)和丹尼爾·伍德沃斯(Daniel Woodworth)指出,有證據表明,地球在發生相對於自轉軸的偏移之前已穩定地自轉了數百萬年,地球物理學家把這一偏移運動稱之爲“真正的地極遷移”(true polar wander)。

“真正的地極遷移”是在整個地球相對於其自轉軸發生偏移的時候啓動的。

Rice地球、環境和行星科學系的研究生伍德沃斯解釋道:“從大約4800萬年前到1200萬年前,夏威夷的熱點相對於自轉軸是固定的,但是它當時固定的緯度遠比我們今天找到的位置要更偏北,通過將夏威夷的熱點和地球的其他部分作對比,我們可以看到,位置的變化也反映在地球的其他部分上,並且這些變化也讓構造板塊在運動後發生了疊加。這告訴我們,相對於自轉軸來說,地球的所有部分都在移動,我們把這看作是真正的地極遷移。”如果按體積計算,地球的主體是地幔——一層在高壓和高溫下流動的厚厚的固體岩石。地幔上面覆蓋着一個由岩石構造板塊組成的、相互交錯的“拼圖”。這些漂浮在地幔之上的板塊在地震活躍的交界處上不斷地發生相互碰撞和滑動,而諸如夏威夷下面的熱點就是從地幔深處湧起的一股股熾熱固體岩石。

太平洋板塊在數百萬年的時間中移動跨過地幔熱點時形成了夏威夷羣島。

戈登教授補充道:“我們將這些熱點當作來自地幔深處岩石流的標記追蹤器,並將其作爲我們推導結論的參考框架。我們認爲,在地球發生偏移至少3600萬年前,全球的熱點網絡相對於地球的自轉軸是固定的。”伍德沃斯指出,夏威夷熱點的觀測數據提供了一些目前最好的證據,來證明真正的地極遷移是1200萬年前導致地球兩極開始移動的原因,而諸如夏威夷羣島一樣的島嶼鏈是在板塊運動時跨過熱點時所形成的。

編譯:Jonathan 審稿:三水 責編:張夢

期刊來源:《地球物理研究快報》

原文鏈接:https://phys.org/news/2018-11-true-polar-ice-age.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爲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