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不怕死;沒有人,不想多活幾天。那些手握重權的帝王更是,真的還想再活500年,秦始皇爲了長生不老,尋求海外仙人,唐太宗爲了能多活幾年,也是不斷的讓人煉丹喫藥。爲什麼劉邦這樣的千古一帝非但不尋求長生,連自己的有病都不診治了?作爲一箇中國曆史上最爲成熟的政治動物,劉邦臨死前的反人性的做法,其實就是他留給這個世界最後的權謀遺產:

【出處】《資治通鑑》第12卷 漢紀4

【原文】上擊布時,爲流矢所中,行道,疾甚。呂后迎良醫。醫入見,曰:“疾可治。”上嫚罵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遂不使治疾,賜黃金五十斤,罷之。

【譯文】高帝劉邦進攻黥布時,曾被流箭射中,行軍路上,病勢沉重。呂后請來一位良醫,醫生入內診視後說:“病可以治。”高帝卻破口大罵:“我以一個老百姓手提三尺劍奪取了天下,這不是天命嗎!我的生死在天,即使扁鵲復生又有什麼用!”於是不讓醫生治病,而賞給醫生黃金五十斤,讓他回去。

【解析】

1、尊嚴的需要

如何讓老人有尊嚴的走完人生最後的時刻,可以說是現代醫學界一直探討的倫理問題。而劉邦走到了人生最後的一刻,他明白自己活不了幾天,還要自己脫個精光,作爲一個帝王,在醫生面前會毫無尊嚴,這樣的人生不是劉邦需要的,他需要的是帝王最後的一絲尊嚴。當然,還有另外一種猜測,那就是劉邦傷在隱私部位,不想讓人知道他太監了,傳出去,會損壞高大上的形象,爲了面子,他寧可死了。

2、神化的需要

劉邦是個善於利用神祕現象自我神化的領導人物,出生就有異象,他老媽夢與神遇,蛟龍在其身上,而且劉邦腿上有72顆黑子,照應天象。然後還打造出了赤帝白帝的神話故事。劉邦作爲第一個平民皇帝,他必須給人非常人的形象,不然誰都來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都有野心,豈不亂了秩序?所以,到人生最後的時刻,劉邦也不願意讓人知道他只是個普通的老人,必須強調自己的天命。

3、權力的需要

面子、尊嚴,難道真的就比自己的命重要?劉邦作爲最現實的權謀家,利益計算的那麼深,會做出不要命的選擇?其實,醫學界一直就有救病不救命的原則。人生走到了最後一切誰都沒有辦法,但是,一旦你的個人生命的倒計時被人知道了,很可能就被人控制,而篡權了。劉邦把醫生打發走,沒有人知道他到底還能活多久,對周圍人都是一種震懾,他把權力牢牢的控制到了最後一刻。

很多人會想,劉邦是皇帝,就是病了,誰敢怎麼樣?其實歷史上是有例子的,武則天覺得自己老了,人生時光不多,放鬆了對權力的控制,立即就發生了政變,被逼下位。而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有病在彌留之際,被自己的兒子楊廣給控制了,還當着面玩了隋文帝的妃子,把老爹氣死。所以,人生不到最後一刻,對權力就不能有一絲的放鬆。只有高人才能做到,權力伴隨自己到嚥氣那一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