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們的30年|1989:《寶山報》的週歲生日

時光火車從1988年緩緩駛來

今天

寶報君帶您來到1989

一週年

(*^▽^*)

回憶支持

親切而又苦澀1989

《寶山報》一週年

happy  birthday     好日子

生日快樂

1989 年 9 月 28 日,《寶山報》創刊一週年,圖爲當天第 1 版版面。編輯:趙榮發。

親切而又苦澀

——《寶山報》回憶點滴

作者:蘇應奎

原載1989年9月28日第3版

(本文作者現任《新民晚報》社黨組成員、編委、新聞編輯部主任)

書桌上放着兩份《寶山報》,一份是正在出版的寶山區委機關報,一份是五十年代中期出版的寶山縣委機關報。感謝奚家湘同志,歷盡艱辛,細心保留並送來了五十年代中期的《寶山報》(合訂本)。歲月匆匆,倏忽卅餘載:熟悉而又陌生, 親切而又苦澀。

初創時期

五十年代中期,新聞事業發展很快,全國各地紛紛創辦縣報。根據江蘇省委宣傳部指示精神,1956 年夏,寶山縣委決定創辦《寶山報》(8 開 2 版週報)。當時我在縣委辦公室工作,縣委決定調我着手縣報創辦的籌備工作,並參加了省委宣傳部舉辦的縣報幹部學習班。不久又調吳竹琴、徐洪明、周繼豐、劉錫林,以後又調楊慕增等同志任記者。黃漢忠同志從劉行區委調任副主編,我任主編主持日常編務。當時我們都是 20 歲剛出頭的小青年,文化水平也不高,也未經過專業訓練,憑着一股熱愛新聞事業的幹勁,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經過短期緊張的籌備,很快落實了印刷、發行等事宜。省委宣傳部部長俞銘璜同志爲報紙書寫了報頭,我們在《解放日報》上登了兩天廣告。

6 月 21 日,出版了試刊號,7 月 1 日出版了創刊號。創刊號 8 開 4 版。一版頭條是發刊詞《寶山報的任務》,同時發表六封讀者來信,祝賀寶山報的創刊;二版是農副業生產,配有新聞照片六幅; 三版是“科學與衛生”;四版是國內外大事。發刊詞說,寶山報的任務是向全縣人民宣傳社會主義,宣傳農業發展綱要;宣傳工農聯盟;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交流生產經驗,指導互相合作;反映寶山面貌;介紹天下大事……創刊號內容較爲豐富,編得也生動活潑,期發 5000 餘份。

初創時期條件很艱苦。寶山印刷廠很簡陋,只有一部手搖印刷機,字型只有活體,製版要到上海。每期報紙的發排,編輯都直接到車間完成。有位姓蘇的老師傅, 工作踏實認真,常常通宵達旦,至今我們仍十分感念他。

“寶山各地”

“寶山各地”是《寶山報》的一個欄目。《寶山報》平時 8 開 4 版,除了副刊“俱樂部”,還設有評論、時事講話、祖國在前進、科學與衛生、讀者來信和寶山各地等 20 多個欄目,其中“寶山各地”較有影響,並受到讀者的歡迎。據初步統計,1956 年共出 36 期報紙,共發“寶山各地”新聞 70 餘篇(包括新聞照片),許多新聞具有社會性、可讀性,如:共青公園將要完工、本縣新成立四個公司、城廂鎮有了大喇叭、羅溪中學公立了、本縣小學全部公立、友誼公園遊客多、羅店鎮市場活躍、羅店鎮發放上半年度定息、又肥又鮮廣福大閘蟹、信用社幹部加工資、七斤半白蘿蔔五斤重大白菜、聾啞人開口了……由於報道的都是發生在寶山的新聞,大家都比較關心,愛看。這再一次證明了,地方性是地方報紙的生命。

兩條社會新聞

現在報紙都強調、提倡社會新聞。五十年代,我們國家政治比較清明,但社會新聞似還未突破“禁區”。《寶山報》所發真正意義上的社會新聞不多,記憶中留下較深印象的有這樣兩條:

一條是城廂區星火第三分社社員楊寶琴,一胎生三子,我們在第二期報上就作了報道,並配發了照片。消息報道了母子身體健康,並報道了社會各界對此的關心。半年以後,1957 年春節前夕,又做了連續報道,告訴關心這條消息的讀者:《三個小寶寶,長得都很好》(標題),並配發了三個男孩甜睡的照片。

一條是《早婚害死人》,報道了楊南鄉一個“結婚”不到十天的小姑娘不幸死亡的消息。這個叫陸芳芳的小姑娘,當時才 14 足歲,由包辦婚姻與一個 28 歲的男青年非法成婚,釀成惡果。經法院驗屍證明,陸發育尚未成熟,在月經初潮時發生性關係,感染細菌,造成敗血症。這條夾敘夾議的新聞,有力地控訴了包辦婚姻和早婚的危害,同時信服地宣傳了科學知識,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一週內接到四十多封讀者來信,有譴責包辦婚姻的,有訴說自己不幸的,記得還有一位姑娘附來了要求解除包辦婚約的狀子。

一期號外

1956 年 8 月,江蘇沿海遭受了強颱風襲擊,人民生命財產受到了很大損失。國務院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做好搶救和善後工作,並撥本省農貸資金 800 萬元,省府撥本縣 2.6 萬元,並派出慰問組來縣慰問。

地處東海前哨的寶山縣,8 月 1 日起,12 級強颱風加上暴雨在本縣過境,長興、橫沙遭災更嚴重。爲了及時報道全縣人民的抗臺鬥爭,8 月 3 日晚,報社全體同志聚集在縣委辦公室,現場編髮了一期號外。縣委幾個通訊員守候在印刷廠,連夜把幾千份報紙送到了抗臺前線。這期號外充滿戰鬥氣氛,除了綜合全縣人民英勇抗臺的消息,還有《三級幹部擴大會連夜結束,指揮員派往(奔赴)沿海各鄉》等消息, 並配發傳單詩《給同志們》,這些都大大鼓舞了全縣人民的抗臺鬥志。縣委書記馮仁堂事後說:“寶山報在抗臺鬥爭中立了一功”。

國際消息上了頭條

國際消息能否上頭條,是目前新聞改革的熱門話題。有意思的是,寶山報創刊初期,也許因爲刊期較長,許多當時重大的國際消息不能及時見報而又不能不告訴讀者,因此有三次把國際消息上了頭條。這三條消息是:

1、我國政府發表關於蘇伊士運河的聲明。

2、中共中央抗議西德當局迫害德共。

3、英法兩國被迫停火(停止攻擊埃及)。

由此想到本報記者的另外兩次外事報道。1956 年 10 月,印尼總統蘇加諾來滬訪問,本報攝影記者周繼豐正好在上海。當時有關方面對此採訪管理甚嚴,經周繼豐多方爭取,終於被允在現場拍回了市民夾道歡迎蘇加諾的照片。這張照片發在本報 22 期報眼位置。1957 年 1 月 20 日,蘇聯馬戲團在江灣體育館演出,盛況空前, 記者雲集。我們商量,江灣地處寶山,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報道,於是我和周繼豐決定去現場採訪。這次採訪很成功,我們不僅發回了通訊和照片,還受到了團長阿薩諾夫的熱情接待,團長以莫斯科紀念章相贈,併爲本縣人民題詞。這次報道,在同行中引起很好的反響和稱譽。

不無遺憾

大約是 1956 年底,我調松江地委辦公室工作。但仍留戀着《寶山報》。時馮仁堂調任地委祕書長,我多次向他表達了自己的願望。應我的要求,不久組織上同意我調回寶山。可惜好景不長,從此我隨縣委合作部以縣委工作組的名義,長期在基層“蹲點”,實際上離開了報紙工作。反右以後,情況更糟,黃漢忠同志被打成右派,我則下放農村勞動,我們倆人同時離開報社。在這之前,周繼豐已作爲“壞分子”被送外地勞改。接着調黃仁芳任報社負責人。這以後的“報史”,只能由其它同志來說了。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這時事實上也已很難辦報,到 1957 年 9 月, 報紙發行量下降到一千份以下,以至縣委不得不作出《關於進一步改進縣報工作的指示》。雖然從這年四季度開始改出周雙刊,但已無濟於事。1958 年開始了大躍進,“假大空”更充塞版面,生產進度上了頭版;以整版篇幅刊載各鄉產量“躍進規劃”;《幹!幹!幹!年初一樣照幹!》是這個時期的標題(也是現實生活反映)的代表作。

1958年1月,國務院批准上海、嘉定、寶山三縣劃歸上海市。《寶山報》出至3月12日宣佈停刊,並併入《滬郊農民報》。從1956年7月1日創刊至1958年3月停刊的《寶山報》,歷時一年零8個月,共出136期,至此完成了它的歷史任務。

參加過寶山報工作的一些同志,據我所知目前情況如下:黃漢忠現任市農紀委副書記、吳竹琴現在寶山區做教育工作,徐洪明在江灣鄉,劉錫林在市農場局,周繼豐在蘇州,楊慕增在市造紙公司,黃仁芳在市農委黨校。

請繼續期待1990!

編輯:餘婧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