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小珠清湯豬頭肉,工藝精湛,口味醇厚獨特,具有養生保健功用,肉質滑脆爽口,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脆不夾生,熟不粘連,色澤鮮亮;刀工獨特,切片薄如蟬翼。是長子縣數百家制作豬頭肉者中唯一採用傳統工藝土法制作,歷史最悠久的百年老店。

焦家祖籍是長子縣北街人。創始人爲清末年間的焦河洲。焦河洲是一個勤快人,20歲出頭的的他去長子縣西街“德祥飯店”學徒,起早貪黑,調煤搗炭,剝蔥搗蒜,除灰擔水,殺豬開膛,髒活、累活搶着幹。三年之後,掌櫃師傅見焦河洲勤勞好學,忠誠可靠,於是收他爲關門弟子,教他學滷豬頭肉的本事。從那以後,焦河洲不知熬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終於在師傅的薰陶下,成了製作豬頭肉的好手。“七七”事變後,日寇侵華,民不聊生,德祥飯店被迫關門歇業,焦河洲師傅也只好回家務農。爲了養家餬口,焦河洲師傅在農閒時也小打小鬧在家做起了滷豬頭肉的生意。焦小珠隨父親焦河洲在長子城內街頭巷尾,串鄉趕廟會售賣豬頭肉。

20世紀60年代,焦小珠在多年的煮肉過程中發現滷肉時,置放伏醬等調料等,煮出豬頭色不豔,藥料包提前放,口感味道濃重過膩。於是,他在煮豬頭肉時,嘗試着不放任何調料和藥料,用同樣的操作流程清水白煮,煮出的效果果然很好:豬頭肉紅白分明色澤鮮豔,味醇厚獨特,加之獨特飛片刀工。這一新式豬頭肉頓時在長子縣城裏得到了人們的關注。

長子縣【焦小珠豬頭肉館】製作技藝第三代傳承人焦保貝與第四代傳承人焦超在展示豬頭肉片切技藝。

20世紀70年代中期經過焦小珠改良後,焦小珠帶領兒子焦保貝、焦保山在長子縣城關北街長子工會旁邊開起了長子縣唯一一家專營豬頭肉,甩餅的門面。在全家人的苦心經營下,焦小珠豬頭肉在長子縣已深受人們喜愛,成爲當地的特色主菜。同時推出了豬頭肉捲餅的長子特色小喫,深得長治地區人們青睞。焦小珠豬頭肉製作工藝不算太複雜,但要真正掌握好,甚至做到出類拔萃,獨具特色,也絕非易事。20世紀80年代末焦小珠之子焦保貝爲滿足當時市場需求,也爲使這門獨特技藝得以傳承延續,在長子縣東大街長子一中東側開了三間門面的豬頭肉專營店。幾十年風風雨雨,隨着長子縣的不斷發展,焦保貝的豬頭肉店秉承祖輩們勤勤懇懇,樂於敬業的精神,謹遵祖訓,在傳承祖傳製作技藝的基礎上,結合現代人們對健康飲食的營養需求對製作技藝不斷創新,刻苦鑽研,開發出以豬頭肉爲主打產品,以豬的不同部位,不同營養價值,分爲各類系列產品。享有“品上黨名喫、傳焦家絕技”的美譽。

【長子焦小珠豬頭肉】於2004年5月被長治市名喫研究會評定爲【上黨名喫】

2007年9月,【焦小珠豬頭肉】傳承人焦保貝師傅製作的“豬頭肉”在長子縣一會一節“豬頭肉大賽”上,榮獲”特等獎”第一名。

如今的焦小珠豬頭肉已擁有近百年的製作歷史,長子一中東側的焦小珠豬頭肉鋪也已成爲長子縣唯一的傳統老店。焦小珠豬頭肉、捲餅、豬腸餄餎已經成爲從長子縣走出去的長子人對故鄉的美好懷念,同時他們也將這一長子特色帶出長治,帶出山西,將長子的特色產品傳播出去,吸引着越來越多的外地賓客來長子縣品嚐【焦小珠豬頭肉】,焦小珠豬頭肉真正成爲了名不虛傳的地方美味。

隨着長子縣的飛速發展,焦保貝及兒子焦超將本着把市場需求作爲產品生產的第一要素,做好長子特產這張靚麗的名片,使得焦小珠清湯豬頭肉的獨特製作工藝得以更好的傳承,併發揚廣大。

圖爲長子縣【焦小珠豬頭肉】製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焦超。

【上黨名喫】——焦小珠豬頭肉

特點:工藝精湛、口感醇香、滑脆爽口、色澤鮮亮、風味獨特。

爲長子縣所製作豬頭肉經營戶中唯一採用傳統制作技藝製作的百年老店。

烙制好的甩餅

將片切好的豬頭肉置放於餅上

甩餅卷豬頭肉

長子焦小珠豬頭肉館別具一格的喫法【甩餅卷豬頭肉】,餅鮮肉香。

再來碗蛋花湯

也可以將甩餅用刀切成小塊

放上一小片豬頭肉

客官如有食慾,不妨到長子縣一中樓下【焦小珠豬頭肉館】品嚐。

【焦小珠豬頭肉】製作技藝—出鍋

【焦小珠豬頭肉】製作技藝—”破頭”

【焦小珠豬頭肉】—豬腸

【焦小珠豬頭肉】—豬肚

【焦小珠豬頭肉】—豬耳朵

【焦小珠豬頭肉】—豬肝

【焦小珠豬頭肉】—豬口條

【焦小珠豬頭肉】—豬臉

【焦小珠豬頭肉】—豬蹄

咱長子豬頭肉果然名不虛傳

焦小珠豬頭肉更是其中的名店

豬頭肉片的薄如蟬翼

或涼拌

或夾入甩餅中

都是人間美味

最後再來一碗蛋花湯

享受享受

趕緊回家安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