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乡村 看振兴】乡村振兴聚人气 下六工村展新颜

乡村振兴,最直观的变化在哪里?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住的环境跟城里小区一样美了,产业带动村民腰包鼓了,日子更有奔头了。

昌吉市二六工镇下六工村是自治区美丽乡村示范村、自治区文明村,昌吉市民政局驻村工作队抓住这一优势,积极探索发展模式,把旅游产业作为下六工村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使下六工村走上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之路。 建设美丽乡村 共筑幸福家园

走进下六工村,一条条平坦的柏油路铺到了各家的门口,错落有致、一字排开的富民安居房坐落在道路两旁,漂亮的路灯精美别致,文化广场、凉亭等一应俱全……

几年前,雷玉萍一家住的还是土房子,在村委会统一规划下,她和村里40户村民一起将自家院子进行了庭院改造,房前屋后都种上了果树和花卉,还有各类蔬菜。不仅院子变美了,生活变好了,还被二六工镇授予“美丽庭院”称号。她说:“现在门口都是柏油马路,街巷里都种满了树,绿化很好,空气也好,我们生活在这里很幸福。”

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的同时,村两委谋划的是如何丰富群众文体活动,二六工镇积极争取援疆资金210万元,修建了文化广场和凉亭,配备了篮球场和16套各类健身器材。有了文化阵地,村民积极响应号召,成立了业余文艺表演队,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把下六工村建设成生态环境优美、城乡面貌秀美、产业特色鲜明、公共服务齐全、文化气息浓厚、百姓幸福安居的美丽乡村,一直是村两委不懈奋斗的目标。 借力乡村旅游 描绘致富蓝图

10月19日,走进下六工村马洪文家的农家乐,他正在用自己的独家秘方熏制马肉,他介绍说:“熏肉是最受游客欢迎的一道菜,马肉、牛肉、羊肉、骆驼肉等,一年熏肉近两千公斤,还有我家的清水手撕鸡,算得上是昌吉市最地道的了,很多内地游客吃了还要带。”

为了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工作队发动村民发展土鸡特色养殖。目前,全村规模养殖土鸡的农户20余户,仅土鸡养殖一项年纯人均收入就过万元。

今年年初以来,村两委凭借地缘优势和周边旅游企业的引领,以美丽乡村做支撑点,明确了下六工村经济发展方向,利用闲置的废弃砖厂发展砖窑民宿旅游,利用周边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赛车营地,利用西梁140亩绿色有机蔬菜大棚做采摘园,依托马洪文等特色农家小院、“田中华食疗理疗”“金燕手工编织和刺绣”等,打造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农家生活体验、惊险赛车等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增加当地村民收入。 齐心共谋发展 创造美好生活

在下六工村还有一个特别出名的地方,那就是苗文治老人的“田中草养生坊”。走进大院,一栋二层楼房矗立其中,两排平房干净整洁,枣树、白蜡树、黄金树、苹果树等各式各样的树在这个院子都能找到。在这里,有客房可以休息,还给村民提供免费健身房,苗文治已经免费给村上很多人医治过老年病。他说,工作队帮了他很多忙,经常给他出谋划策、解决困难,自己也要给村里多做贡献。

据了解,养生坊不仅为村里的老人提供健康服务,还特殊关爱无人照顾的患病老人。

2018年上半年,昌吉市民政局驻村工作队投入50万元改造了温室大棚、赛车营地的供水,所有村民饮水电子化控制。各族群众从土地里解放出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经商的、搞维修的、跑运输的等第三产业撑起了村民的口袋。

工作队认为,不论是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或是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归根到底还是为下六工村百姓创造美好生活。(昌吉日报 记者 牛国华

来源:昌吉日报

编辑:高   琦

审核:马晓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