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身家650億,公開懟騰訊,如今他從自己的公司離職了?

點擊看電商原創好文章

從和馬化騰隔空互懟到頭騰大戰,今日頭條的創始人張一鳴逐漸進入了大衆視野。

作爲內容分發平臺,幾年前不會有人想到今日頭條會發展的如此之快,甚至到了可以對壘騰訊的地步。

11月17日,陳林出任今日頭條CEO,難道身爲創始人的張一鳴離職卸任了?

頭條系的崛起

2005年,從南開大學軟件工程畢業的張一鳴一頭扎進了互聯網行業。

在職業生涯的前幾年,張一鳴先後擔任了酷訊技術委員會主席、九九房創始人兼CEO等職位。

2012年3月,辭去九九房CEO職務後,張一鳴創辦了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同時創建了今日頭條。

2012年8月,今日頭條正式發佈,上線僅90天就獲得了1000萬用戶。

今日頭條之所以能夠迅速風靡移動互聯網,關鍵在於其新穎的智能分發形式。

互聯網帶來的信息爆炸不只是方便了人們查詢各種資料,也同樣給人們帶來了困擾。

紛繁複雜、毫無規律的信息混在一起,讓人們開始無所適從。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如何尋找到自己需要的成爲了無數網民的困惑。

在這樣的背景下,今日頭條利用算法學習進行個性化推薦,解決了困擾用戶多年的難題,迎來了爆炸式的發展。

張一鳴的今日頭條,沒有一名編輯,也從未生產內容,靠着個性化的內容分發逐漸成長爲互聯網新巨頭。

頭騰大戰

除了今日頭條,張一鳴旗下還有着另一款明星產品——抖音。

作爲如今短視頻領域的霸主,抖音的影響力絲毫不亞於今日頭條。

2018年5月8日,爲了慶祝抖音登上蘋果應用商店一季度下載量的龍頭寶座,張一鳴發了一條朋友圈。

然而,正是這條朋友圈讓馬化騰和張一鳴開始了隔空互懟。

隨後一場關於“封殺”的爭論讓事件升級,從起初的口水戰發展成了“頭騰大戰”。

2018年6月1日,騰訊發佈公告,以涉嫌不正當競爭將今日頭條、抖音的運營公司告上法庭。

6月1日晚間,字節跳動官方回應已經對騰訊的不正當競爭行爲提出訴訟。

繼多年前3Q大戰之後,今日頭條成爲了又一家敢於和巨頭騰訊叫板的互聯網公司。

透過這場較量,也讓許多看客意識到了頭條如今的實力。

張一鳴敢於和騰訊正面對壘,毫無疑問是出於對自家產品的自信。

在短視頻火爆之後,騰訊曾推出短視頻產品——騰訊微視。

然而,作爲社交巨頭的騰訊在這一領域的發展卻沒能如想象中順利,並未對抖音構成實質性威脅。

2家公司對壘法庭之後,這場互聯網大戰算是暫時落幕了,但雙方的競爭卻沒有絲毫緩和。

從今日頭條到字節跳動

官方數據顯示,今日頭條平臺上粉絲數百萬以上的賬號超過800個,粉絲數50萬以上的賬號炒鍋2400個,還有1.5萬個粉絲數十萬以上的賬號。

除了今日頭條,字節跳動旗下還有抖音、西瓜視頻、悟空問答等明星產品。

這些產品共同組成了字節跳動的互聯網版圖,在許多媒體看來這也是張一鳴卸任今日頭條CEO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根據頭條人員的回應,張一鳴在公司的職位並沒有變化。

在今日頭條,他的身份始終是創始人,在母公司字節跳動他的身份則是創始人兼CEO。

之所以引起誤會,大概是因爲此前的今日頭條由張一鳴一手抓並不需要CEO,突如其來的變動引發了外界猜測。

今年4月,張一鳴開始以字節跳動創始人兼CEO的身份出席活動,公司對外的品牌名稱也由今日頭條改爲字節跳動。

對張一鳴而言,在多個領域佈局之後,公司開始由單兵作戰轉型集團化運營,他本人需要將更多精力放在字節跳動的戰略佈局上,自然無法再像之前那樣對頭條的業務親力親爲。

除了明星產品,今日頭條在流量變現方面也有着多方位的佈局。

對於互聯網公司而言,有了流量之後就需要尋求流量變現的途徑。

爲此,今日頭條在金融、電商、教育等領域都有所嘗試。

這些嘗試擴充了公司業務,對於公司整體的戰略佈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日頭條迎來CEO或許正源於張一鳴需要應對新挑戰。

沒有誰可以隨隨便便成功

曾經的BAT讓人們對於互聯網感到絕望,認爲在巨頭的籠罩下,中國互聯網很難再出現可以與之匹敵的對手。

然而,頭條系的崛起無疑是對這種說法的有力反駁。

今天的頭條是互聯網新巨頭,張一鳴也由此成爲互聯網新貴。

不過,光環之下卻很少有人會去關注成功者背後的心酸。

張一鳴的成功並非一蹴而就,創辦今日頭條的想法在其還是酷訊程序員時就萌發了。

當時的張一鳴爲了回家需要搶二手火車票,實時地手動查詢餘票信息讓他感到麻煩,於是就動手寫了一個程序自動查詢,有票了就通過短信通知自己。

如果互聯網所有的信息都能像這樣按照需求主動推薦,不是可以爲用戶節省很多時間嗎?

這次經歷讓張一鳴意識到了信息分發的重要性,幾年後催生出了今日頭條。

在成功的路上沒有誰是輕鬆的。

如果沒有做程序員的那幾年,張一鳴可能永遠也發現不了內容分發的商機。

如果沒有困境中的苦苦堅持,今天的社交巨頭騰訊可能在多年前就以60萬的價格被出售了。

如果沒有創業失敗三次、深夜痛哭之後,馬雲繼續嘗試的第四次,那麼今天的阿里巴巴和雙十一或許都將不復存在。

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榮耀的背後是許多不爲人知的心酸。

單純羨慕他人的成功沒有意義,重要的是成功背後的故事。

學習成功的人如何在困境中咬牙堅持,如何在逆境中沉着應對,對於我們的人生會更有意義。

作者:魏無忌

編輯:綺羅生

聲明:本文屬於電商觀察網(ID:guancha5)原創文章,轉載請後臺留言。歡迎轉發,未經授權私自轉載一定舉報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