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这几句话出自《潜书》,是用来形容宦官,宦官经阉割后,往往受到歧视,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太监的奢侈糜烂,却远超当时的普通百姓。长久的宫廷生活,锻炼了他们察言观色的本事,所以他们往往能够把握机会狠捞一笔……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太监们等级森严,虽然他们也有品级,但是因为太监不用养家,所以他们的俸禄和同等级的官员还是无法相比,以明朝为例,同是四品官职的太监领到的俸禄不及四品官员的十分之一,由此可见,太监们的薪酬并不高。

图片来源与网络

但是明朝的大太监却个个富可敌国,王振、刘瑾、魏忠贤等人,都是家财万贯,挥金如土。如果他们仅仅依靠那一点可怜的朝廷俸禄,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积攒下如此庞大的财富。由此可见,贪污受贿才是那些手握重权的太监们最主要的敛财方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那些普通的小太监,他们的生活之滋润也不是普通人可以比拟的。比如清代的小太监们按照规定,可以领到月例、月米、公费钱和恩加银,除了这些,每年还有节赏、寿赏、加班赏等多种赏赐。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这些,太监们还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开封了许多创造外快的机会,比如在清朝,有一项制度叫做“申斥”,专门针对那些犯了错但是又够不上犯罪的官员。而执行这项任务的太监们,大都是伶牙俐齿,骂起人来花样繁多,长期的心理扭曲,终于可以尽情发泄,而接受申斥的官员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也会送上不菲的“免骂钱”,执行太监也会“酌情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光绪末年,朝中大臣张百熙和唐绍仪不和,经御史上奏,两人“均着传旨申斥”,唐绍仪圆滑世故,在事前塞给执事太监400两银子,而张百熙却自持资格,一份钱也没有送,等到跪旨听宣时,张百熙被太监骂的狗血喷头,就连祖宗八辈也跟着倒了大霉。而轮到唐绍仪时,太监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几句就完事。400两银子即保全了自己的面子,也落得耳根清净后来许多犯了错的大臣便依样画葫芦,在犯错之后,先给执事太监塞上一笔不小的费用,有些太监单靠着这一项收入,就能月入上千两银子,折合成人民币大约在20万左右。这等收入放到今天,也算是土豪了吧!

看到这,你还敢小看太监吗?各位亲爱的读者,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吐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