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又又又上《人民日报》!改革开放40周年,《回乡下的路》带你领略郧阳巨变……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栉风沐雨

40年春华秋实

40年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郧阳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11月19日,《人民日报》副刊刊登了

郧阳籍著名作家梅洁的文章《回乡下的路》

文章内容表现了郧阳的发展和巨变

快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回乡下的路

回乡下的路,严格意义上是回祖母老屋的路。

祖母走了多年,但老屋还在。在秦巴山东麓的山坳里,老屋如同飘拂着灰发、眼神沉默坚定的祖母那样,一直矗立在那里。

在回祖母老屋的路上,留下了我们太多的记忆。

杨溪铺镇大尖山

清凉寺大桥

后来,父亲受到冲击、全家遣返农村,流落到乡下祖母的老屋,那一去便是二十年。那时祖母早已离世。自此,父母弟妹留在这条路上的艰辛就更多了。腊月里,父亲给生产队拉石灰,杨河滩的冰凌渣子割破父亲的脚掌,血流了一路。也不知父亲最终怎样拐着脚、拉着石灰拖着板车翻山越岭又走了二十五里。

杨溪铺镇关门山村生态新村

那年,我大学毕业从北京带未婚夫回家。因找不到路,从汉江杨溪渡口一下船便开始翻山越岭,一直走到深夜10点。在老屋后面的山上,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丝毫看不见路在哪儿,我们只好坐在地上,抓着林子里的草和树,蹲在地上,哧溜着滚下山。在幸遇一位赶夜路的农民带领下,深夜找到父母家时,我腿根部的淋巴结已肿得鸡蛋般大,疼得许多天都走不动路。

许多年里,山里人肩挑背驮、翻山越岭,进趟城好比登天。也常有下乡收猪崽的卡车,在陡峭狭窄的山垭处翻车,连人带几十头猪一起栽到山下……

杨溪铺镇刘湾村曾经的大柏树

这些年,中国改革开放最辉煌壮丽的景色之一,便是遍及城乡、四通八达的公路了!省道、国道、高速路,路面越来越宽,等级越来越高。即使再偏远的山村也有硬化的“村路”,汽车都可以开进村庄。加上铁路的快车、动车、高铁,一个崭新壮美的“中国路网”让世界震惊,把中国带进全速发展时期。

现在从郧阳城回祖母乡下的老屋,乘车半个小时就到了。一条壮美的六车道郧府大道接上209国道,一直通到群山的深处。

郧阳互通

路变得如此好走后,不知为什么,我们反倒常常忆起过去年代路上的艰辛。每每走在回乡下老屋的路上,我和兄弟都在用目光努力搜寻当年的山径小路,却已经找不到了;一次次站在山顶,企图望到当年的杨河、响水桥、杨溪铺,却已经望不到了;一次次翻越杨岭、走过大湾、登上白土坡,都不禁想起父亲流血的脚,想起大鸟凄厉的叫声……

山乡巨变,新生活已如路边的香樟、烟柳,摇曳着迷人的风景。

十堰大道

祖母老屋所在的村庄茨架岭,村民们几乎全都在国道两边盖起了新房。白墙黑瓦的一栋栋扶贫移民房屋,如盛开在青山绿野里的白蔷薇,一朵朵、一簇簇掩隐在林中、悬挂在坡壁,美得令人心醉。

最令人震撼的是在回乡下老屋的路旁,正在崛起一座现代化的香菇小镇。

香菇小镇

香菇小镇产业示范园里的贫困户正在修剪香菇

这无疑是一项扶贫富民的大举措,好的政策资源是人民的福祉啊!

然而,两万多人从深山老林里走出来,集中到一起发展香菇产业,谈何容易?这需要决策者怎样的决心和勇气?怎样的韬略和实干精神?这是家乡南水北调工程大移民之后的又一次移民啊!好在这片土地经历过漫长的艰难困苦的考验,好在这里的决策者经受过大移民战役的洗礼。他们有信心带领这方人民打好这场“反贫困”战争。

今年10月回乡,杨溪镇年轻书记雷涛带我来到正在建设中的香菇小镇。站在汉水边高高的观景台上,只见秦巴山地上涌动着一片建设的热潮:几十座塔吊高高竖起,装载机、运土车、挖掘机、碾压机、夯土机……在山地来回奔跑,钢筋工、砌墙工在脚手架上忙碌不停。百余栋蓝瓦白墙的六层楼房已在山坡地、阳光下巍然矗立。远眺,沟涧里、山坡上环绕的几十万间钢管、黑网搭建的香菇大棚,恰如一辆辆满载货物的火车皮,轰隆着从山涧、丘梁上奔涌而来……

建设中的香菇小镇

香菇小镇航拍

听着他信心满满的解说,环望山清水美的汉水家园,倏忽我便有深深的感慨:祖母去世六十年了,但她的老屋,却一直在我的情感深处,回荡着一种特别的气息,思念、依恋、伤心、温暖……仿佛总有一个声音,在呼唤我回老屋看看,仿佛总有一只手,牵拉着我走回乡下的老屋。每每回乡下的老屋,我都在努力辨认曾经的来路和去路,我都在回忆路上过往的岁月。回乡下老屋的路,成为我心中情分最深重的路。由此,路边发生的一切都时时在牵动着我的心。现在,路边崛起的香菇小镇,无疑将成为我回乡路上最壮美的风景。

梅洁简介

梅洁,女,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河北作协散文艺术委员会主任。获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1970年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系毕业。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现已出版、发表《爱的履历》、《生存的悖论》《一只苹果的忧伤》《大江北去》等诗歌、散文、中长篇纪实文学13部集、350余万字。曾获中国作协“第二届鲁迅文学奖”(2001年)、首届“全国徐迟报告文学奖”(2002年)、首届“全国冰心散文优秀作品奖”(2002年)、“第五届《十月》文学奖”(1995年) 、全国“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2001年)等50余种奖项。《跋涉者》、《童年旧事》、《贺坪峡印象》、《橄榄色的世界》《山苍苍,水茫茫》等被收入中学语文读本及大学文学教材。

来源 / 2018.11.19 人民日报

作者/ 梅洁

责编 / 齐丽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