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少年期经历的故事将跟随人一辈子,郑易深谙这个道理,他不希望自己的朋友陈念受到这样心理上的折磨,所以即便一开始不相信手无缚鸡之力的陈念会杀死魏莱,在预感出真相后(其实证据很容易获取,毕竟不是完美犯罪),郑易还是坚持让陈念去自首,这样,两个人就可以一同重返光明。作为大人的我们,也许很难理解小北与陈念之间的“约定”,犯了罪必要认,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这就是法律存在的价值,但正如影片中,女警官在严厉拷问时,侧目问郑易:“这年头谁会这么傻帮别人顶罪啊。

作为从头至尾参与到整个故事发生的一员,郑易肩担着“正义、法律、人情”等多面的压力,导演取名字的时候也是调皮,施暴者魏莱是“未来”,青年警员郑易是“正义”,小北杀死了未来,但却赢来了正义。

曾国祥在塑造郑易这个角色的时候很有心,影片中其他的配角,几乎一律是单向的标签化,坏人很坏,家长很差,旁观者很无情,女警员执法第一,唯有郑易,将自己迁入,从站在陈念那一边,最后坚持让陈念去自首,郑易自己也是经历了一场“少年的自己”。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郑易警官前后态度相差180度,最后还坚持让陈念去自首。

郑易在用自己的方式去保护陈念

作为大人的我们,也许很难理解小北与陈念之间的“约定”,犯了罪必要认,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这就是法律存在的价值,但正如影片中,女警官在严厉拷问时,侧目问郑易:“这年头谁会这么傻帮别人顶罪啊?”郑易回答:“你我可能不会,但是,他们还都是少年。”

在大人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牺牲都是一种无可挽回的代价,而在少年眼里,这一切不过是出于爱与希望。小北与陈念的本质相同,都是“太干净了”的少年,他们只是被命运玩弄,却没有丢失少年心气最重要的部分——善良。而郑易与黄觉扮演的老警官们不同的是,郑易自己也是个半少年,不仅是因为年级尚浅,更因为他自己也是从少年走来。

所以他明白,如果小北一旦替陈念顶罪成功,陈念将背负着一辈子的自责度过往后余生,他们无法得到彻底的自由。即使陈念去了北京,远离了伤心地,她还是会日日夜夜挂念着狱中的小北过得好不好,为所发生的一切内疚却无力挽回。那么小北,就将成为她心底最大的那阵痛,比那些霸凌她的人还要痛,陈念一辈子都无法获得自由。

在少年期经历的故事将跟随人一辈子,郑易深谙这个道理,他不希望自己的朋友陈念受到这样心理上的折磨,所以即便一开始不相信手无缚鸡之力的陈念会杀死魏莱,在预感出真相后(其实证据很容易获取,毕竟不是完美犯罪),郑易还是坚持让陈念去自首,这样,两个人就可以一同重返光明。

郑易是你也是我,都从少年,长成了大人

少年如小北、如陈念,生活在深沟里(现实),但也会抬头仰望星空(希望)。大人如女警官、如黄觉警官,如你如我,一个旁观者,如果只是看到了电视新闻里,“XX杀了XX并抛尸”一定只想让犯罪者快点绳之于法吧。《少年的你》就像扒开了《我们与恶的距离》的帷幕,让真相残忍得公布在观众眼前,而看到真相的除了观众还有从头至尾参与其中的郑易警官,我们就是郑易。

当还保留着少年气的郑易刚接到案件时,他对陈念的遭遇充满了同情,希望去保护她。而在案件审讯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蛛丝马迹让他越来越发现真相的时候,他的内心也愈发多绪难抚。

作为一个警察,“法律”才是他的信仰,口口声声以大人的姿态去看世界,但在心内还是没用放弃“少年的自己”。于是,他走进了小北与陈念的世界,想帮助他们两个一同逃出那个可怕的深沟。

郑易回头去找陈念时,用小北会别判死刑的谎言让陈念说出了真相,这是最拙劣的“逼供”,但是郑易太了解陈念了,他明白这样一个千疮百孔的人为了那一丝的光明会坚持到什么程度。

陈念自首后,郑易的脸上是轻松的,因为他终于用了自己的方式保护着小北与陈念,同时,也用将“公义、法律、人情”融为了一体。

影片最后,老警官黄觉拍了拍郑易的肩膀说:“成熟了。”,是赞许青年警官郑易可以不带情面的执法,而郑易心里清楚,这是他能够给他们最好的结局了。

这也是郑易自己从少年,长大成为大人的过程,我们这些观众借着郑易的眼睛,一同经历了这次“成长”。

曾国祥导演非常会挑演员。

你很难看出,饰演郑易的演员尹昉已经超过30了,他的脸上还带着少年气,在电影里,他基本以“不苟言笑”的一面示人,但是他本人笑起来是非常暖的那种邻家哥哥的感觉,而他双眼尤为透彻,每当尹昉望向陈念,我总觉得他是以“哥哥”的身份在与之谈话。而切换到严厉的审讯,他又可以一下子回到警官的角色里。

或许是因为长年跳舞的舞者气质,让尹昉怎么看,都有种蓬勃的朝气,还夹杂着一股泥土里出来的野生感。他本身少年与成人之间气质的融合,令到郑易这个角色融合了少年的赤诚和成年人的成熟,又充满了温暖和怜悯。

也是戏中篇幅最多的配角和警官,让老手黄觉退下,这就是一场少年之间的较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