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養生君正埋頭碼字

就聽辦公室的小夥伴們嚷嚷

近期別喫豬肉啦,改喫雞肉魚肉吧

我一問,原來又有多地發現了非洲豬瘟疫情

這個問題,養生君早就關注過

知道小夥伴們又在慌張了

於是插嘴科普

你們想喫雞肉魚肉沒人攔着

但也別冤枉豬肉啊

不然你讓愛喫回鍋肉的四川朋友怎麼過

愛喫東坡肉的杭州人怎麼過

愛喫紅燒肉的全國人民怎麼過?

從今年 8 月份開始

關於「非洲豬瘟」的消息就沒有停過。

全國很多地區都出現了非洲豬瘟的疫情。

與此同時,

類似下面這樣的圖片也在朋友圈瘋傳。

一時間人心惶惶,很多人都會問,

像這些新聞是真的嗎?

非洲豬瘟來了,豬肉還能安心喫嗎?

聽養生君一一道來~

1. 新聞是真的嗎?

像這種朋友圈謠言,早在 2016 年就出現了。只不過每次都會換不同的城市。

對於這種謠言,只要按該城市爲線索,稍微檢索一下,就不難發現,這樣的事情其實並沒有發生過。

更不用提謠言中連家禽和家畜都分不清楚,「家禽,特別是豬肉」簡直無力吐槽。它只是利用近期發生的「非洲豬瘟」疫情,以及人的同情心理來博取轉發而已。

不信謠,不傳謠,這是一個公民的基本修養。

2. 豬肉還能安心喫嗎?

對於豬來說是一場災難。豬被感染後,潛伏期 5-9 天,一旦發病,無藥可救,死亡率幾乎 100%。而且這種病毒傳染力還很強,可以通過蟲子(蜱蟲)、體液、飼料、水源等多種方式傳播。豬經常是「一死死一整窩」。

但是,農業農村獸醫局負責人表示(劃重點):非洲豬瘟只傳豬,不傳人。

非洲豬瘟 (ASF) 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屬中的非洲豬瘟病毒 (ASFV) 對豬與野豬引發的一種急性、烈性、高接觸性的傳染病, 其發病率高, 死亡率高達100%,造成的發病症狀和剖檢病變與豬瘟非常類似。原發於非洲地區,因而被稱爲非洲豬瘟。

這次爆發的非洲豬瘟並不屬於人畜共患的傳染性病毒,所以完全沒有擔心的必要。

人畜共患就是人與畜禽能夠共患疾病的一類疾病,比較常見有傳染病,如狂犬病、炭疽病、布氏桿菌病等,是由病毒和細菌等病原體引起的傳染疾病。非洲豬瘟不在此列。

實在不放心的話,那就注意把豬肉做熟就行。因爲雖然非洲豬瘟是豬的“殺手”,但這種病毒在高溫下是很難存活的,當溫度達到55℃持續30分鐘或者60℃持續10分鐘,都是可以殺滅病毒的。

3. 我們會喫到瘟豬肉嗎?

你可能會想,話雖如此,我們還是不希望喫到病豬的肉呀。確實,雖然病豬的肉並不會導致疾病,但我們當然還是希望喫到新鮮,有品質保證的豬肉。

好在,按照目前農業農村部的疫情控制措施,喫到瘟豬肉的概率是極低的。

首先,不管是在哪裏的養豬企業,當非洲豬瘟疫情發生時,養豬場內的所有生豬都會被統一撲殺,並進行無害化處理。

這樣才能保證,傳染源被嚴格控制,豬瘟的傳染不會持續進行。

但光這樣還不夠,所有與瘟豬有過接觸的人員以及工具,也都要進行清洗和消毒,確認不會把病毒帶出後,纔可以真正做到「控制傳染源」。

在這種嚴格的防控機制下,我們想喫到瘟豬肉,可能性是相當低的。

4. 如何買到安全肉?

儘管說,本次爆發的非洲豬瘟不會傳染給人,但除此之外,豬還有幾十種潛在人畜共患病,因此病死豬肉絕對不能喫。

正規的定點屠宰場有嚴格的檢疫,不會將病害豬肉上市,然而一些不法私屠濫宰者還是會出售病害豬肉。

下面是列舉的豬囊蟲、豬瘟、豬丹毒三種常見病害豬肉的特徵。

豬瘟病肉:在周身皮膚上,包括頭和四肢皮膚上,可見大小不一的出血點,肌肉中也有出血小點,全身淋巴結(俗稱“肉棗”)都呈黑紅色,腎臟貧血色淡,有出血點。

豬囊蟲肉:俗稱痘豬肉,用肉眼觀察就可以看到豬肉中有小米粒至豌豆大小不等(生長期不同)的痘粒;在囊液中有一個白色的頭節,就像石榴籽。

豬丹毒病肉:疹塊型的,在頸部、背部、胸腹部甚至四肢皮膚上,可見方形、菱形、圓形及不整形、突出皮膚表面的紅色疹塊。敗血型的,可見病豬全身皮膚都是紫紅色的。嚴重的豬丹毒病肉,全身脂肪灰紅或呈灰黃色,肌肉呈暗紅色。

消費者在購買豬肉時,一定要到正規豬肉售賣點(超市、農貿市場、鮮肉店等),這些豬肉都是經過正規檢疫才被允許上市的。

另外可以對外觀進行感官鑑別,避免誤購誤食攜帶病菌的豬肉。

結論

只要是正規市場購買,並充分加熱烹飪

該咋喫咋喫,放心享受美食吧

當然,從養生角度看

還是多喫蔬菜少喫點肉哦

各位親,轉給更多人知道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