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嶽全書·傳忠錄·十問篇》中就有記載:“診治之要領,臨證之首務。”所以說要做一個合格的醫生,首先要向患者多問。多問是對患者的負責,對自己工作的熱愛,切忌故弄玄虛地只把把脈,就開處方抓藥。

其實我說這些話的意思是,自己生病的時候,不要手忙腳亂,先多問自己幾個爲什麼。

比如說頭暈,先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已過中年,最近喫飯是不是太鹹;想一想自己的父親是否患有高血壓病而經常會引起頭暈。

假如是,你首先就要想想自己是不是患了高血壓病。高血壓病是常見病,你可以掛內科或神經內科的號;再比如,最近總是覺得很餓,喫得很多,總是口渴,小便的次數也比以前多,按常理,喫多了人會發胖,可自己喫這麼多,上秤一稱,體重卻減了好幾斤,這其實是糖尿病的危險信號,屬於內分泌失調。

再想想自己的家族裏面是不是也曾有過糖尿病患者,比如父母兄妹這些直系親屬,如果有,一定要去醫院內分泌專科檢查一下,確診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患了糖尿病。

多問自己幾個爲什麼,即使到醫院也不會那麼盲目,也不會無端地被科室的醫生支來支去,當然像這樣的情況大多是患了大病,必須去醫院。

但也有好些病,只要多想多自問,也許自己就能解決,免去上醫院的苦累。

比如說,有位女性最近總是愛出虛汗,她出汗不是像別人那樣,熱了纔出汗,而是汗隨心情而發,情緒稍有不穩就會出一身的汗,還看見誰都會覺得不順眼,動不動就跟家人吵架。

她以爲自己精神上患了什麼病,掛了個精神內科。醫生就問了她兩句話:今年多大了?剛剛50歲。月經正常嗎?時有時無。醫生說回去吧,沒有什麼大問題,也不用做什麼檢查,是到了更年期。

這個時候她才如夢初醒:自己怎麼就沒有想到呢?

其實,女性在診病的時候,年齡是很重要的參考因素,因爲女性有幾個特殊的生理期。

青春期的女孩腎氣剛剛開始充實,還沒有那麼強盛,衝脈和任脈的功能也不十分穩定,也最易月經不調,不是量多就是量少,或是提前或錯後。

中年女性因爲懷孕、生孩子、哺乳都會耗傷氣血,血虧了,肝得不到充分滋養,脾氣就會變大,情緒就會不穩定。

而這個時期的女性,不是補充營養就能滿足的,真正滿足她的是精神生活,她最需要的是理解和溝通;同時這個時期的婦女也最易患婦科病,如帶下、月經不調等。

所以說中年是女性的多事之期,又是多病之期。

老年期婦女,年老腎氣衰,脾胃易虛,所以易多愁善感,也最易厭食、食少。老年人就像秋後的草一樣易枯黃,做兒女的要記得充當起遮風擋雨的角色,多回家看看,多陪老人聊聊天,多關心老人的飲食和健康,多盡一些兒女應盡的義務。

還是那句話,自己要學會自問,問自己月經是提前了還是滯後了?帶下什麼顏色,有沒有異味?有沒有乳房脹痛?有沒有兩肋脹滿?有沒有情緒不好?

患了婦科病要想一想,過去有沒有做過人流手術?想一想自己的飲食嗜好,自己的居住環境,有沒有因工作調動而遷移等,這些都是身體健康不可忽視的因素。

總之,生病了,要多想、多自問,這樣才能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健康。

女性患病很多情況是來自心理因素:她太在意老公這個身邊大男孩的感受和看法,中國式的教育讓她對孩子的學習一刻都不敢懈怠,回家後還得趕緊烹飪老公和孩子愛喫的四菜一湯……

近幾年,女性的甲狀腺和乳腺疾病逐年攀升,這多是因爲壞情緒打亂了女性的內分泌,女人的身體三分藥效,七分調養,學會享受眼前的生活纔是良藥。

文章內容選編自《李軍紅說新婦科千金方》 作者:李軍紅(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

點擊下面的標題,閱讀更多養生文章:

一個傳承千年的補腎烏髮方,央視專題推薦,出自藥王孫思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