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到二十四節氣裏的小雪,天氣會越發寒冷,保暖就成了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咱們的雙腳。

古語說:“樹大全憑根深,人壯全憑腳健”。腳有人體第二心臟的美稱,這是因爲我們的腳上,有至少60多個穴位,經常按摩和刺激我們的足部,可促進足部氣血順暢,經脈調和,從而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六大腳上穴位按摩保健法

大敦穴:益氣養肝

大敦穴在大拇趾外側(小腳趾那邊)趾背上,由趾甲根正中致趾關節的外側趾背上。有的人肝血虛,睡眠不好,每天稍微按一下腳上的這個穴位,可以幫助養肝益氣。

太溪穴:補養腎臟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每天只要堅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夠調動起生命的原動力,氣血纔會上達於面,下行於足。揉按太溪穴最佳時間是在每晚上9點,一次按30下。

至陰穴:清熱散風

至陰穴在小趾外側,趾甲角外約一分處。用大拇指按壓此處,並堅持1~2分鐘,有清熱散風、通利下焦的作用,對尿黃澀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湧泉穴:滋陰降火

腳掌前部1/3處(不算腳趾)、腳緣兩側連線處就是此穴。《黃帝內經》中提到“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這個穴位對於滋陰降火很有意義,可以緩解上火引起的口乾、眩暈、焦躁等。

照海穴:緩解咽喉乾燥

照海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地方,“照海”顧名思義,指腎經的經水在此大量蒸發,具有吸熱的作用。按摩此穴位能緩解咽喉乾燥、目赤、失眠等症狀。

厲兌穴:通調腸胃

厲兌穴在第二腳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腳趾側,按摩該穴,有清熱利溼、通調腸胃的功效。用大拇指,指端點壓腳趾上的厲兌穴,力度可慢慢增大,以有疼痛感覺就可以了。

俗話說“溼則淤淤,堵則不通,不通則痛”。有很多身體上的小毛病,其實都是堵塞不通而形成。尤其是寒從腳起,足部暖和了,身體自然健康。

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暖足貼,吸附掉人體上不必要的水分、廢油、宿毒,達到疏通循環,改善身體的效果。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這種足貼,卻不一定使用過。可能會問足貼有用麼,我可以很肯定的回答你,有用的!

足貼是一種通過足底穴位給藥,從而刺激穴位及相關經絡反射區達到療效作用,各種藥物精華成份分滲透並參與循環系統,在循環過程中將體內滯留的毒素吸附出來,有排寒去溼、排毒、促進新陳代謝、提供睡眠質量、舒緩疲勞感、改善便祕、口臭及腹脹的作用。

暖足貼內特添加山東老薑粉,外加遠紅外理療,放鬆腳部,持續發熱,讓雙腳暖乎乎。在熱敷的同時,可以配合上述穴位按摩,通過反射區調節臟腑,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使用方法也非常簡單,打開包裝後即會發熱,直接貼在腳底,觸感舒適,不會影響日常行爲活動。

經常手腳冰涼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瞭解更多”購買:

↓↓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