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米拉菲奧,一個見證了意大利國家歷史的酒莊

摘要: 米拉菲奧酒莊誕生於19世紀的皮埃蒙特,它見證了意大利過去百餘年的歷史,如同一部意大利版的《甄嬛傳》。

ABSTRACT: Born in 19th century, Casa E. di Mirafiore has gone through thick and thin along with the country of Italy, which can be probably written as an Italian version of Empresses in the Palace.

米拉菲奧酒莊(Casa E. di Mirafiore)的誕生是頗具傳奇色彩的,它源於意大利統一後的第一位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和平民姑娘羅莎·瓦切拉那(Rosa Vercellana)的一次邂逅。

圖片來源:Renee Wei

而這位被意大利人民稱爲“祖國之父”的國王維克托,在婚姻方面卻是飽受爭議的。他娶了同樣來自王室的表妹阿德萊德(Adelaide of Austria),而這在當時被很多人認爲是奧地利爲了鞏固他們在意大利的權利的政治聯姻。而在這場聯姻的背後,米拉菲奧酒莊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圖片來源:Renee Wei

在1847年10月的一個早晨,當時還是撒丁島王子的維克托偶遇了平民姑娘羅莎,並迅速墜入愛河。而這在當時並不爲王室和民衆所接受,因爲王后賢良又出身高貴,而羅莎則出身卑微,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但維克托最終還是把他所有的浪漫都給了羅莎,與其相伴一生,並在王后死後迎娶了羅莎。

因爲羅莎的庶民身份,他們的婚姻也被稱爲“morganatic marriage”,字面意思是“貴賤聯姻”,並且按照當時的規定,他們的孩子是不能繼承父家的頭銜和財產,甚至都不能和父親同一個姓氏。而國王爲了更好地保護他們的孩子,則贈與羅莎兩塊地——米拉菲奧(Mirafiore)和方達娜福達(Fontanafredda),並賜於她伯爵夫人的勳銜。米拉菲奧原本是都靈市(Turin)南部的一個地方,字面意思是“數以千計的花”,並且這個浪漫的意義也成了他們孩子的姓氏,這和《甄嬛傳》中賜姓鈕祜祿的橋段是不是很像呢?

圖片來源:Renee Wei

之後國王和羅莎的兒子伊曼紐爾·阿爾伯託(Emanuele Alberto) 繼承了這些地產,成爲米拉菲奧伯爵(Count Emanuele Alberto di Mirafiore)。於是在1878年,米拉菲奧酒莊誕生了,字面意思是“ Mirafiore家”。阿爾伯託的出現極大的促進了皮埃蒙特(Piedmont)尤其是巴羅洛(Barolo)釀酒業的發展,他也是把意大利酒巴羅洛成功推向國際舞臺的第一人。阿爾伯託並不熱衷於政治,一生中只有三個愛好:女人、馬、酒。他對葡萄酒有着狂熱的癡迷,不惜重金把米拉菲諾的酒窖搬到了方達娜福達最好的位置,所以最初酒莊的名字也叫“Casa E. di Mirafiore Tenimenti di Barolo and Fontanafredda”。

圖片來源:Renee Wei

他也是一個卓越的管理者,他明白要穩定葡萄酒的質量,首先要穩定專業的僱員,所以米拉菲奧也是那個年代極少有的爲僱員提供住宿和保險的酒莊。在他領導的20年裏,酒莊一步步發展壯大,他的很多種植釀造方面的理念在當時也顯得十分超前。比如在那個經濟並不發達的年代,葡萄只是作爲農作物的一種,和其他的農作物混合種在一起。而阿爾伯託在那時便有了“最好的葡萄酒來自於葡萄園”的概念,很好地規範了葡萄的種植。

同時,他也帶來了釀造技術的一系列的改革創新。在1887年,歐洲第一個用於發酵葡萄酒的水泥槽在這裏誕生了,同一年米拉菲奧釀出的酒也在德國的葡萄酒挑戰賽上拿到了金獎。也因爲他的伯爵身份,這也讓酒莊的酒有更多的機會在國際市場展示,各種各樣的國際獎項也接踵而來。有了國際競爭,巴羅洛的質量越來越高,也自此被大家口口相傳,從這裏走向了世界。

圖片來源:Renee Wei

但當一個企業過分依賴於某一個人的時候,企業便很難保持持續的發展。1894年,伴隨着阿爾伯託的意外死亡,米拉菲奧酒莊的命運也走向了另外一個方向。在阿爾伯託死後,酒莊被傳給了他的第二個兒子嘉斯頓(Gastone)。和他的父親相反,他更熱衷於政治,而對農業工業不感興趣。他先是當選了衆議員中的一員,隨後成爲參議員。

他的政治影響力也給米拉菲奧酒莊帶來了21年的黃金時期(1900-1921)。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快結束時,米拉菲奧也被更名爲成“Mirafiore Vini Italiani",一個家族企業也轉變成了股份公司,而這時米拉菲奧的酒也成爲了皇家貢品,有超過200個僱員和40個家庭爲酒莊工作。

圖片來源:Renee Wei

但隨着嘉斯頓的股份逐漸被稀釋,米拉菲奧酒莊的命運也開始急轉直下。1928年到1929年根瘤蚜蟲的到來,直接摧毀了整個葡萄園,1929年經濟大蕭條也讓酒莊不再有任何喘息的機會,1930年12月酒莊宣佈破產。酒莊的設備、設施、存酒等以極低的價格拍賣給了一家托斯卡納(Tuscany)的銀行,而甘西亞(Gancia)家族也不費吹灰之力買下了米拉菲奧的品牌名。

緊接着米拉菲奧酒莊的一切需要從方達娜福達莊園中剝離出來,而當時的方達娜福達正是日後大家所熟知的方達娜福達酒莊(Fontanafredda)的前身。 而與此同時,意大利的王室、貴族也迎來了他們的危機,翁貝託二世(Umberto II)成爲意大利最後一位國王,在1946年君主制被廢除,公民投票後,意大利宣佈成爲共和國。王室成員開始了流亡,而這個和王室有着千絲萬縷關係的酒莊也逐漸被人們遺忘。

圖片來源:Renee Wei

在經歷了70年的沉寂之後,米拉菲奧酒莊終於又迎來了一次屬於它的春天。2009年,在皮埃蒙特商人奧斯卡·法利內堤(Oscar Farinetti)和盧卡·巴菲戈·菲蘭傑裏(Luca Baffigo Filangieri)在收購了方達娜福達酒莊之後,也把代表着方達娜福達酒莊歷史和起源的品牌名米拉菲奧購買回來了,並且也完全還原了米拉菲奧最初的葡萄園的位置。自此,米拉菲奧酒莊也終於回家了,一系列高品質的巴羅洛也帶着米拉菲奧的名字重新回到了大衆的視野。

圖片來源:Renee Wei

圖片來源:Renee Wei

故事也終於說到了米拉菲奧的今天了。今天的他們依舊延續傳統,選擇長浸漬的方法,在釀造過程中運用水泥槽發酵,以及在中等大小的桶中熟成等等。而另一方面,它又是與時俱進的。米拉菲奧酒莊有着很強的環保意識,在葡萄園不使用化肥和除草劑,酒瓶中85%的成分是由回收玻璃製成,酒標也是天然油墨製成,可謂是“新瓶裝舊酒”。雖然品牌沒有很好地被傳承,但米拉菲奧酒莊在釀造方面卻很好地守護了傳統。

圖片來源:Renee Wei

就這樣,一個酒莊在經歷了浮浮沉沉的一百多年,也見證了意大利這個國家的歷史。如果它的歷史也可以拍成電視劇的話,我想會是一部行走的意大利版《甄嬛傳》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