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觀仙真,傳應法師張守真行狀碑

據《金石萃編》卷一百八十四記載,碑額爲“傳應法師行狀”碑,明時此碑在周至縣,碑高七尺八寸,廣三尺八寸,碑文三十四行,每行七十三字,碑文爲正書。碑陰有繪圖,額題爲“終南山上清太平宮之圖”十字,爲正書,碑在盩厔縣。

因年代久遠,碑文漫漶不清缺失較多,目前未找到詳細的原碑文和拓本,享譽中外書記載,錄文如下 一:碑曰:‘法師隆張名守真,字悟元,屬漢代留 候大法師張良第六代孫,即張子彥之遠親,留居周至。法師幼時聰慧過人,有仁義濟物之心。入樓觀道後,幫陳摶、梁筌爲師。一日在樓觀終南山中遇天神降語,天神爲北天龍聖,玉帝輔臣,援命乘龍降世,以振道風。真君教汝劍法爲民除害,爲國祈福。真君降言,本朝第二主將昇,建十一座殿宇,列中外界星辰,方能國運暢通。天神禮遇,法師稱謝。今吾爲上師,汝得有人間之師,法師已拜在古樓觀主樑筌門下免費金額真叩靈。法師於古終南縣住地帝構北帝宮,設真君聖像,奔走相千,人稱法師能靈。開寶二年(969),太祖皇帝召見,是年十月三日 赴命,法師對天神語靈應,帝召於建隆觀,真郡降語曰:大宋宗社爲第二主矣,帝西歸。太平興國二年春,太宗命起居舍人王龜從,內供奉王守節赴終南山慎選聖基,構立上清太平宮。真君降語曰:北帝宮附近可建殊庭,地址已定,不可更改。凡三年宮成。太宗敕法師在終南縣建官邸店越數百楹,勾稅日利以充用費。法師前後創易田園不少萬畝,立爲常住經營,實爲法師之力焉。聖上又供法師卒兵百人供驅使。爲永式三年冬十月修祝聖壽議築恭壇,聖上賜紫衣給法師,攸館六年十月帝御前賜法師號曰崇元大師,七年奉正月入門一門課看看文壽。委本宮祈禱,用安宗社樂,康兆民。法師普天大醮,威儀非常,真君降靈録,感應聞奏,雍熙年中,天子命法師卜其祥瑞,舉羅天大醮,常度升聞,分修其祠。敕京城東南隅修靈宇以宅,急召法師請太一真君。淳化五年(994)冬被聖上授於鳳翔府管內道正之職,尊嚴其教也,皇朝凡士祀園丘必詔法師導引,法師駕臨人們跂蹚仰瞻。

大聖人遇法師殊常之禮,實前無古例,國史詳焉,當時水旱災荒湞糜不修,則知法師靈應。清安逸的運之士。故得福廕,一方之勝道。服務應徒弟不減數百,法師威而不猛,治理上下不敢違越,豈非人得之淵源。常奉香燭諸殿朝禮越二十年,風雨不渝。法師凡一生爲國家設二百餘醮,修三百餘齋。受宣教三十餘道,居一日,召門人謂曰:吾有誅翦怪魅之功,而虧修練飛昇之妙。上帝録吾及物之已領符命,授五土之主,汝等必能恢繼教風,天弗遠願,命籣湯日三浴,徐飲清泉鬥餘,易衣啓示物足以至道二年閏七月十六日委蛻而化,享年六十有六。時於地晦冥大雨三日於別墅權厝,後復雨三日,法師重修古蹟宮觀有三鋪,敘飛三各賜名額。昔未遇,有子曰:元濟業進士法師朝覲奏名敕賜同學究出身逅調選録法師行狀以聞奏。聖恉批付史宮布衣張濤集,事蹟門人刻石立於守真堂之右。

弟子二十一人,賜紫劉元載、張元明、元元德、滕元勝、李元亨、李元輔、趙元正、王元祕、段元秦、李元清、李之白、張元宗、程元亮、劉元吉、姜善信、李善應、許善能、強善宗、趙善抱、楊善和、李善結。

杜振塑其像,李楚裝。

鹹平二年(999)六月二十二日立石於‘守真堂’右”。

根據碑文大意可知:法師守真、字悟元,系漢代留候張良之後輩,灤張良扶佐劉邦有功,被封爲留候,今留壩縣有張良廟。法師張守真居陝西周至,入樓觀道認陳摶爲祖、梁筌爲師,是宋初樓觀之大師。爲挽救樓觀道唐未、五代十國之頹廢,以陳摶祖師之策劃,入終南山遇天神降顯,助太宗登基。天神早言在終南山下卜地築太平宮,不可更改。先有上清太平宮之名,宋墳宗登基,以天神予示宮名爲“太平興國”國號。宋皇多次召見法師,爲國設壇,爲民祈福。授法師賜紫衣,封崇元大師。於京城卜地修祠以奉天神。後被授予鳳翔府管內道正之職。

傳應法師於至道二年(996)委蛻而化,年六十六歲。有一子名元濟,業進士,聖上敕賜爲國學究出身。繼録先文法師行狀。聖上指派史官布衣張濤 收集法師事蹟。此碑由門人立石於上清太平宮“守真堂”右。後列二位弟子姓名。凡元字輩者,均爲上清太平宮、資聖宮直系子。凡善字輩者屬延生觀、會靈觀、樓觀順天興國觀的弟子們。

此碑文發現,揭開了張守真的身世、道行、地位、作用和傳承派系、職官。第一次發現終南上清太平宮有全景圖的記錄。爲進一步研究終南道教聖地的歷史文化提供了寶貴的依據。由此可見,張守真及上清太平宮是歷史上真實的道教發展事件。

作者簡介:屈毓曉,終南二隊人,陝西曆史文化使者,原新華社陝西分社《聚焦陝西》專題部主任。現爲中國電子科技集團39所退休幹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