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生活,咱們聽過很多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農民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雖然不是那麼文雅,但勝在通俗易懂,道理深刻,所以一直流傳至今,仍然被人們用來教育子孫後代或者傳授爲人處世之道。

“藕不過橋,竹不過溝”

藕不過橋:所謂“藕不過橋”其實就是說蓮藕不會再橋心生長。而且咱們的確能發現,橋的兩邊都有蓮藕,可是橋心卻沒有。這是因爲雖然藕是生活在水中,但是蓮藕這種植物卻是對陽光、溫度都是有着比較大的要求的,喜溫、好光。而橋心處的光照缺乏,水溫和淤泥的溫度都是非常低的,不利於蓮藕的生長,所以纔有“藕不過橋”的情況發生!

竹不過溝:大家都知道竹子是靠根莖繁殖,也就是咱們喫的竹筍,所以根莖是非常發達的,但是竹子的根莖卻無法越過橫溝,這是因爲竹子爲了能鑽出土面,所以根部植入土地的深度是相對較淺的,而且大多都是橫向生長。而且和蓮藕不一樣,未破土的竹子是非常不喜歡光的,所以在遇到溝坎的時候要麼停止生長、要麼被光照射死亡,很少有能越過溝坎再次生長。

“一代做官九代絕,一家發財九家貧”

這兩句話按照字面的意思解釋就行,就是說一家有一個人做官之後,它的後輩好幾代日子都不好過。一個人家發了財,那就會有好多家人要遭殃,變得非常的貧窮!

可是爲什麼這麼說呢?

這句話其實和當時的社會背景有着非常深的聯繫。在以前封建社會的時候,等級制度非常的嚴格。有權有勢的可以隨便欺壓老百姓。

咱們先說當官的,以前雖然有清正廉潔的官員,但其實大多數當官的都是一些貪官污吏,特別是一些小地方的官員,憑藉着天高皇帝遠,肆意斂財欺壓老百姓,做盡了壞事,但是老百姓無權無勢沒有辦法,敢怒不敢言,就只能在背地裏罵上一句“一代做官九代絕”,希望能讓其遭到報應!

在來看一些地主豪紳,以前人們掙錢除了做一些買賣,就只能種地,所以這些人爲了發財,就聯合當地的貪官惡霸,把老百姓的土地圈起來自己種,雖然自己掙錢了,但是卻讓一些農民沒了飯喫,想要種地就只能去地主那裏租田地,可是一年下來掙得錢也都交了地租了,所以老百姓認爲自己的錢都被地主搶去了。所以纔有“一家發財九家貧”的說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