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心放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题记:《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记录了从远古到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的巴蜀史事,据其所载:(巴)郡东枳有广德屿。

2002前,广阳岛名广阳坝,旧时的广阳坝又名广阳洲、广德屿。当地人传说广阳岛系大禹所造!

四千多年前。萧瑟的深秋夜晚。江州地界长江南岸涂山。

临山岩搭建的一间茅草屋里,碧玉年华的涂山女坐在忽明忽暗的松油灯下沉思,在屋外连绵不断的呼啸山风和飞禽走兽鸣叫声中,回忆起了自己苦难的身世——

四岁那年的盛夏,老天经常下暴雨,有次接连下了很多天,长江和渝水泛滥成灾。那天午夜时分,似条天河直往下泻的山水,把家冲垮了。屋顶稀里哗啦掉下来,当场砸死了母亲和哥哥,父亲刚把当时叫丫丫的涂山女搂在怀里,一根檩子砸到父亲的头和背。

拂晓时分,丫丫慢慢在父亲怀里醒来,大声哭叫着。全身冰冷的父亲一动不动……

丫丫使劲地从父亲怀里钻出来,不停地哭泣着在山上转悠,在山麓间看到了一间茅草屋,赶紧去敲门。不一会,一个白发童颜的老妇人打开了房门。

丫丫向老妇人哭诉:房子被大水冲垮了,爸妈和哥哥被砸死了……

当时处于原始氏族社会,涂山及周边居住的山民统归涂山氏部落。老妇人在部落中年高德劭,众人尊称为涂山母。

涂山母叹口气说:这该死的祸水,夺走了多少人的性命……孩子,不要哭了,人死不能复生,我们就一起过日子吧。

涂山母邀约山民们,在离她住地不远处的山岩下搭建了一间茅草屋,给丫丫说:白天我们在一起,晚上你就住在这里,学会自己过日子。晚上我还有很多事要做哩。

涂山母很爱丫丫,丫丫也很懂事乖巧,帮着涂山母养鸡鸭、做家务。天长日久,大伙认定涂山母是丫丫的娘亲,自然而然地改口称丫丫叫涂山女。

十多年过去了……

咚!咚!咚!突然响起敲门声。

沉思中的涂山女被吓一跳,噗哧一声,赶紧吹灭松油灯,不吭声。

外面敲门的是大禹。大禹原姓姒,名文命。在尧舜时代,各地经常发生洪水灾害。鲧治水失败后,大禹临危受命,接受他父亲鲧“堤工降水”的教训,改用“疏顺导滞”的办法治理洪水,经过几年的努力,平息了北方的水患,黎民百姓从高地迁回了平川,从事农牧业生产。

大禹听说在江州地界长江与渝水汇合处水患严重,经常泛滥成灾,千里迢迢赶来治水。他在江边和南岸的群山中查勘了一天的水情和山形,感觉十分疲倦,打算找个地方休息,好不容易看到一户亮灯的人家,殊不知一敲门,灯就熄了,里面静悄悄的,没发出任何声音。大禹无奈,只好在屋檐下和衣而卧,很快就睡熟了。

睡梦中,大禹感觉有人拍着他的肩膀在叫:你醒醒,你醒醒!大禹睁开睡眼一看,茅草屋的门开着,朦朦胧胧中,是一个美丽的姑娘在叫他。大禹赶紧起身,腼腆地说:不好意思,我太疲倦了,是呼噜声太大打扰了你?姑娘说:不是!不是!这么凉的天,露宿容易生病的。

经过一番交谈,大禹认识了涂山女,涂山女知道了眼前这个高大黑瘦的男子就是遐迩闻名的的大禹,热情邀请他进屋。

大禹说:屋里只住着你一个姑娘家,深更半夜的,我进去恐怕不太方便吧?我还是在屋檐下睡,没啥!

涂山母和众人多次给涂山女摆谈过大禹治洪水的事。涂山女很景仰大禹,现在认识了,怎能忍心让他露宿屋檐下呢?一再请他进屋。大禹是个谦谦君子,说什么也不愿意。

沉默一会后,涂山女说:这样好了,我的母亲在离此不远的地方住,我送你到她那里去借宿。

涂山女带大禹走了一段山间小路,来到一间茅草屋前,推开门进去,只见涂山母手持一根金光闪闪的大针,在穿皮条编鞋子。身旁堆放着好几十双已经完工的鞋子。

大禹上前躬腰行礼,说明来借宿的原因。涂山母抬头瞧了瞧大禹,点头表示同意。

这里的水情山形和北方大相径庭,谦虚谨慎的大禹,向涂山母请教这一带的治水之法。涂山母仍然埋头穿皮条编鞋子,一直默默不语。

待了一会,涂山女看不下去了,着急地说:妈妈,大禹治水是为普天下的黎民百姓,也包括为我们母女,你给他出出主意吧!

涂山母笑起来,对大禹说:我这女儿从来不给别人说情,这是盘古开天地的第一回哩。好!我来讲讲。长江和渝水汇合后要穿过铜锣峡,铜锣峡的水道狭窄弯曲,多年来沉积了不少泥沙杂物,一发大水就通行不畅,两江之中的半岛全被淹没,长江南岸的群峰变成了一个个孤岛,山民们就在孤岛上生活,加上一下大雨山洪也成灾,使得这里的人缺吃少穿,疾病流行,人口在一年一年减少。这里治水首先要疏通铜锣峡!但这非人力可为的事,你要到真武老人那里去借神耜才行。

涂山母其实是玉皇大帝派出来办事的神仙,有一副慈悲心肠,当夜趁大禹熟睡之际,约上真武老人飞上天给玉皇大帝禀报了打算相助大禹治水的事。玉皇大帝沉思一会说:人类要多多磨练才有好处,天国只能适当相助。然后招他俩至座前,耳语了一番。

第二天一早,涂山女主动陪大禹翻山越岭去找真武老人。不恰的是,真武老人云游去了。大禹只好借住在涂山母家耐心等待。这一等,等了七七四十九天。

在等待真武老人归来的日子里,勤劳的大禹,早起晚睡,帮助涂山母女种庄稼、砍柴、打猎,每天脚不停手不闲。涂山母女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经常给他弄好吃的,不时给他说:你歇歇,不要累坏了。大禹总是笑笑:没啥,我从小就闲不住,不做事不习惯。

真武老人终于归家了,听罢大禹一席话,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大禹借神耜的要求。涂山母十分喜欢大禹,也想养女终身有靠,微笑着给返家的大禹说:看你也老大不小了,我把涂山女嫁给你,她能助你一臂之力哩。

大禹对温柔勤劳的涂山女很有好感,能作自己的媳妇当然求之不得,但想到治水,终年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有家就有羁绊啊!犹豫之中,他看到了涂山女那双期盼的眼睛,想了想后,认真地说:行!但彻底根治洪水后,才是我正常过家庭生活之日。

涂山母听了大禹的话,愕住了。

涂山女却十分高兴地说:好,就这么办!

女儿同意了,当妈的还有啥意见?涂山母当天就邀约几个山民动工,把涂山女住的茅草屋修整一番当洞房。第二天傍晚时分,涂山母从怀里掏出一根皮绳,一头拴大禹,一头拴涂山女,在众山民的祝福声中,把新郎新娘送进了洞房……

新婚之夜,两人毫无睡意。涂山女好奇地问大禹:你为啥对治水如此感兴趣,把它当作终身职业?

大禹说:我家在北方,那里经常洪水成灾。我小时候在家附近,有天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牵着一个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小女孩,在涨洪水的河边步履艰难地行走,那小女孩指着一株桃树叫道:爷爷,我要吃桃子。那老爷爷踉跄上前,刚爬上树,一个恶浪打来,被冲走了。从那时起,我就下了根治水患的决心……

新婚后的第二天,涂山女依依不舍地送大禹去治水。

傍晚时分,精疲力竭、满身伤痕的大禹回到家。涂山女心疼得直掉眼泪,为他洗伤口敷药,给他弄饭吃。

大禹说:我在铜锣峡疏通河道时,风急浪高,那些泥沙杂物直往身上扑来……话还没说完,大禹就倒在床上呼呼大睡。

涂山女摸黑来到涂山母住的茅草屋,问母亲:有什么好办法不让大禹受伤?

涂山母说:拴你们进洞房的皮绳是仙带,男女同系就能成永不分离的夫妻,只是男人系上,他就会变成力大无穷的百丈金刚,但……

涂山女回到家,望着熟睡的大禹,心里十分矛盾,她舍不得丈夫,多么想夫妻恩爱一辈子、白头偕老至终生,但一个人不能这么自私,要为普天下的黎民百姓着想啊!

这时,又下暴雨了,不一会山洪也发了……

大禹从睡梦中惊醒,咬咬牙,倏地下了床,提起神耜就往外走。

涂山女着急的说:你等等,把仙带拿去,动工时记着先系在腰间。

大禹来到铜锣峡江边,按照涂山女的嘱咐把仙带系在腰间,嘿!真神奇,大禹一下子变成了巨型金刚,走到江中最深处,水才淹至膝盖。神耜也变大变长了。大禹双手握住神耜,略微弯弯腰,使劲从江底铲起一耜泥沙,抛向铜锣峡的南岸。

在家的涂山女牵挂着大禹,快到中午时分,急急地做好饭菜给大禹送去。大禹远远看到涂山女来了,走上岸来,从腰间解下神带,恢复了原貌。大禹吃罢饭,顾不上歇息,赶紧系上腰带,变成巨型金刚,走进江中又忙碌起来。

就这样,寒来暑往,栉风沐雨,大禹夜以继日干了一年多。天长日久,他两足站立之处,形成了两个水湾,后人取名洗二沱和郭家沱。用神耜铲起的江中泥沙抛到铜锣峡南岸之处,日积月累,形成了一个岛,后人取名广阳坝,又名广阳洲、广德屿,也就是如今的广阳岛。

广阳岛长5.5公里,最宽处2.3公里,位于最高处的庙基岗海拔281米,面积7.2平方公里。远远望去,广阳岛宛如顺江畔卧伏的一条龙,龙头风称上坝,龙洞岩称中坝,龙尾嘴称下坝。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在大禹造的广阳岛上,几千年间有许多事发生,最令世人瞩目的:1929年(民国18年),四川省主席、国民革命军21军军长刘湘,主持修建重庆市的第一座飞机场;1935年(民国24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陆海空军总司令蒋介石令刘湘扩建;1938年(民国27年)1月再次进行扩建;抗日战争时期,数次遭侵华日军飞机轰炸,蒙受了重大损失……

(图片来自于网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