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背書”還是“先打款”一直是票據融資過程中的死結,追根究底就是票據融資過程中安全保障機制的缺失。無論是“背飛”(票據交付給對方但沒收到資金),還是“打飛”(資金付出去了但沒收到票據),都能讓一箇中小企業“一夜回到解放前”。

其實"打飛票"的事件並不少見。雖然相較紙票,電票的安全係數更高,能夠更加有效杜絕票據本身風險的發生,諸如克隆票、變造票、僞造票等,同時也能夠提升票據融資的效率。但自從電票誕生以來,“背飛”和“打飛”的“血案”依舊如影隨形,從未間斷過。

之所以發生票據資金風險,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缺乏風險意識,有時候以爲做過幾次業務沒出問題就過分相信對方,殊不知這就是騙子設下的“陷阱”;

二是在票據融資時,時間過於匆忙,沒有合適的渠道,有點慌不擇路;

三是有點貪圖便宜,即被對方明顯優於市場的價格所吸引,殊不知這又是對方設下的“又一陷阱”。

經典案例分析:

例如,遂寧市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經成都銀行簽發了一張金額爲900萬元的電子承兌匯票給遂寧某農機有限公司。遂寧某農機有限公司急需現金,該公司負責人認識了嘉興某貿易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唐某,溝通之後唐某表示能夠將電子匯票兌現。哪曾想,遂寧某農機公司將電子匯票轉給該貿易公司後,對方就關了機。

又例如昆明一家公司因公司資金週轉急需用錢,通過多方打聽,瞭解到一家叫“xx銀行”的財務機構可以幫助企業快速辦理電子銀行承兌匯票貼現業務,並且週期短到賬快,其利息還遠遠低於市場,十分誘人。經過簡單溝通後就將票據轉背到了其“銀行”名下,但說好的資金卻沒有如約到賬。最終趕到“xx銀行”辦公地點討要說法時,發現已是人去樓空。

許多活生生的案例證明,很多“打飛票”事件的原因就是過分相信他人,更多情況下是“熟人“騙局。在此編要提醒廣大票友,以後在進行票據融資時,一定要首先考慮,有沒有類似銀行貼現的機制,可以確保票據的安全。寧願多花費一些時間、資金成本都不可忽視風控。在誠信體系欠缺的市場環境下,違約的成本較低,尤其正處於經濟下滑、去槓桿的檔口,各種風險因素疊加。還有些企業過分估計自身能力,一味追求規模擴張、負債經營,最終導致債臺高築無力還債,但又因被逼無奈最終鋌而走險。

龍牌汽車商票平臺提醒大家:在某些低價誘惑的面前,一定要首先考慮貼現環境的安全性, 畢竟在面對價格優勢的時候,我們還得考慮100%的安全。不要一味被低價所誘惑,導致最後“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喫了大虧。同時不要過分相信他人,不要貪圖省事,一定要確保在背書和打款都安全的情況下再進行交易。要知道,天上不會平白掉下餡餅。一定要選擇如龍牌汽車這樣大的平臺來進行交易,才能保證交易的安全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