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安倍與莫里森在紀念碑前獻花

16日至17日,日本首相安倍前往澳大利亞北部港口城市達爾文,與新上任的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舉行會談。日軍曾在二戰期間轟炸過該市,造成大量市民傷亡。安倍訪問該市顯然是希望進一步加強日澳安全合作,由此強化“準盟國”的定位,使之不可逆轉。

上月日本剛與澳大利亞在悉尼舉行了“2+2(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會談”,這已是雙方第8次舉行這一會談,上一次是去年4月舉行的。

圖爲日澳2+2會談

此番日澳首腦會談的看點是什麼?讀一讀上月兩國“2+2會談”後所發表的聯合聲明便一目瞭然了。兩國強調“深刻認識到進一步強化防衛合作的必要性”,並表示將“繼續加強基於共同的戰略利益和價值觀的特殊的戰略伙伴關係”,“推動自由和開放的印太戰略”。話說到這份上,已經顯而易見,在日本看來,澳大利亞這一“準盟國”是其牽制中國的一支極爲重要的借用力量,從安倍復出以來,日本一直在努力加大與澳大利亞的安全合作力度。

明年日本航空自衛隊與澳大利亞空軍將首次舉行名爲“武士道衛士”的戰鬥機聯合訓練,本來這一訓練應在今年9月舉行,由於日本北海道發生地震而被推遲。在這次會談中,雙方還商定將加快談判進程,以便推動雙方之間的聯合軍事訓練。訓練內容除了災害搜救以外,還包括反潛、掃雷等。日本對澳大利亞的防衛合作伙伴作用極爲看重,因爲對日本而言,這在亞太地區是獨一無二的,也是不可替代的。目前兩國防衛部門之間的《物資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業已生效,這是日本繼與美國之後簽署的第二份類似協議。此外雙方還確認將加快簽署《訪問部隊地位協議》的進程。

日本和澳大利亞均認爲本國是該地區重要的海洋國家,海上運輸線都是其生命線。日本防衛省官員就明確表示,雙方在這一問題上始終擁有共識。但澳大利亞對華政策的擺動幅度卻令日本難以坦然。原先安倍與澳大利亞前總理阿博特之間建立了密切的個人關係,但在阿博特於2015年9月下臺後,取而代之的特恩布爾總理因與中國之間密切的商業關係而使兩國有所走近。澳大利亞的這一舉動當然引發了美國和日本的不爽。此後,對由安倍首先提出的“印太戰略”,澳大利亞也似有不即不離之態,日本對此當然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直到去年下半年,特恩布爾的對華政策轉爲強硬。對澳大利亞的這一姿態,日本大爲讚賞。

圖爲安倍與阿博特

圖爲安倍與特恩布爾

今年1月,時任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訪日之際,安倍特意陪同其從防衛省乘自衛隊直升機,前往東京附近的陸上自衛隊基地。兩人觀看了自衛隊特種部隊的訓練,並視察了部署在基地的“愛國者-3”反導系統,還同乘從澳大利亞進口的“大毒蛇”特種裝甲運輸車。日本邀請外國領導人視察自衛隊基地極爲罕見,而外國領導人視察自衛隊特種部隊訓練更是首次。安倍此舉旨在讓特恩布爾見識日本自衛隊的能力,也是藉此向特恩布爾示好。

當天傍晚,日澳首腦舉行小範圍會談後,安倍再邀請特恩布爾列席在首相官邸舉行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日本NSC是日本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決策機構,其議事細節被視爲國家絕密。特恩布爾是繼其前任阿博特、英國首相特雷莎·梅以來第三個受邀列席這一會議的外國領導人。

圖爲莫里森

今年8月,在一場“逼宮政變”後,特恩布爾爲莫里森所取代,澳大利亞新政府將奉行怎樣的對華政策,這又成爲日本的重大關切。在密切關注的同時,日本強烈希望澳大利亞新政府對華採取強硬姿態,其具體措施就是通過雙邊渠道強化安全合作,不讓對方有退縮餘地。莫里森本月8日宣佈,將向南太平洋地區投資30億澳元,以恢復澳大利亞“以太平洋爲中心”的政策,此舉也顯然是爲了平衡中國。日澳雙方也好,日美澳三方也罷,開展安全合作必須有利於本地區尤其是南海海域的和平與穩定。任何有損於該地區穩定局勢的“合作”,都是中國政府和人民所無法接受的,也是註定難以成功的。

作者:陳鴻斌,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信息所原所長

來源:文匯報,11月21日

編輯:張珺、葛介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